硫唑嘌呤的适应证和作用机制是什么?
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外,硫唑嘌呤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剂量高达25mg/(kg·d),可能需要数月显效。血常规和肝功能必须正常。
适应证:当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有时硫唑嘌呤有效。有些病人因有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而不能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有些病人用此种治疗不能耐受,应考虑硫唑嘌呤。
作用机制:硫唑嘌呤在体内先降解为6-巯基嘌呤,再转成活性物质6-巯基嘌呤核糖苷。此活性物质与正常核酸代谢所需的肌苷酸结构相似,故在淋巴细胞合成鸟苷酸和腺苷酸过程中能与肌苷酸竞争酶类而妨碍其合成。6-巯基嘌呤核糖苷可通过反馈作用妨碍肌苷酸前体(5磷酸核酸)的合成,这也影响核酸的合成。
儿童1~3mg/(kg·d),连用1~11年。成人为2~4mg/(kg·d),长期应用。复发机会与用量密切相关:大于3mg/(kg·d)者,复发机会极少;2mg/(kg·d),多复发。一般于治疗开始4~26周起效,总有效率92%,缓解40%。
副作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白细胞小于25×106/L,减量;2×106/L,停药),脱发等。对生殖腺无抑制作用。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病人用硫唑嘌呤治疗持续一年以上时应小心出现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