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01-20 08:32浏览: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累及心房的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冠心病、低血钾和全身感染、洋地黄中毒等。如使用洋地黄患者出现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应考虑洋地黄中毒。发生该心动过速说明心房肌有一定损害,发生机制主要认为与自律性增高有关。
 
(二)临床要点
 
1.症状与体征一般不明显,心率快时可有心悸。无明显体征,常在发作时查心电图发现。
 
2.心电图表现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P波,其形态和窦性P波形态不同,频率为70-130次min,多在100次min左右,节律规整。
 
(2)PR间期0.12s。
 
(3)QRS波群呈室上性。
 
(4)若异位起搏点为心房下部则呈逆行P波,偶呈左房性。
 
(5)不能被心房快速或期前刺激诱发或中止。
 
(三)诊断关键
 
1.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
 
2.病情危重指标本病通常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3.鉴别诊断与游走心律鉴别,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虽有心率变化,但P波形态保持不变,而游走心律其心率与P波形态改变是逐渐的,且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时多见。房性并行心律时,心房率通常为35-55次min,房性P波与窦性节律无关,房性P波之联律间期多变,P间有数学倍数关系。
 
(四)治疗关键
 
治疗应针对病因,心律失常本身不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