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poststrokepain,CPSP)是长期以来公认的一种难处理的并发症,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常用的措施主要包括感觉脱敏疗法、药物治疗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第七节)吞咽功能的康复
一、基本理论
(一)概念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曾有人统计,约67%病灶位于脑干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功能障碍,病灶位于左、右半球则分别约有28%和21%。吞咽动作一般分为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脑血管病后吞咽功能障碍为前三期单独或同时发生的障碍,口腔准备期和口腔期主要由于唇闭合差,咀嚼肌、颊肌和舌肌肌力减弱所致,咽期则因为第K、X、邪对脑神经核受损或双侧锥体束损害造成。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因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故应积极治疗。
(二)呑咽障碍的表现
1.口腔准备期和口腔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流口水、咀嚼费力、食物向口腔后部推进困难、口腔控制食物的能力降低而导致食物过早进入咽部,甚至进入喉和气管,即发生吞咽前吸入。
2.咽期吞咽障碍表现为:食物逆流进鼻腔,误吸入喉和气管。吞咽时,如喉闭合不全,食物进入声门或声门下区,即为吞咽期吸入;如食物停留在咽壁、会厌谷和梨状窝,在吞咽动作完成后,这些食物可溢入喉或气管,发生吞咽后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