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心胸外科腔隙性梗死见腔隙性梗死一节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23 21:33浏览:

 脑血栓形成以老年人为多见,65-74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每年达1%。50岁以前的患病率仅占脑血栓总数的8%左右。男性略多于女性,高脂饮食、糖尿病、吸烟、红细胞增多症者患病率均较一般为高。
 
(一)脑血栓形成分类
 
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理改变可分为以下类型。
 
1完全性脑卒中系指在起病6小时内病情即达高峰,病情一般较重,可有昏迷。
 
2进展性脑卒中指局限性缺血逐渐进展,数天内呈阶梯式加重。
 
(二)几种特殊的临床形式
 
1.缓慢行进展型在起病2周以后症状仍逐渐发展,常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流减少,侧支循环代偿欠佳,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有关。
 
2.大块梗死型常有较大动脉或广泛性梗死引起,往往伴有明显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简称RIND)指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但在2~3周内完全恢复,不造成后遗症。可能由于侧支循环迅速而充分的代偿,缺血尚未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细胞损害,血栓形成不牢固,或伴发的血管痉挛及时解除等机制的结果。
 
4.腔隙性梗死见腔隙性梗死一节。
 
5.出血性梗死指脑梗死后病灶内的继发性出血。占全部脑梗死的3%~5%,常发生于病后1周至数周是梗死区血管壁缺血损伤的结果。
 
脑血栓形成常于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有不少人以往经历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时可有轻度头痛,头痛常以缺血侧为主,有时可伴有眼球后部疼痛。头痛产生的原因可以是由于梗死区附近的未阻塞的血管扩张所致。患者一般无意识丧失,少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开始即有意识丧失或首发症状为意识丧失者,多因脑干病变所致。大面积半球梗死并严重脑水肿者,在梗死后不久,由于间脑和脑干上部受压可发生意识丧失。癫痫发作在脑血栓形成时很少见,但约有8%的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可发生癫痫,多数为局限性癫痫,少数为癫痫大发作。
 
脑的局灶性损害症状主要根据受累血管的分布而定。各种脑动脉损害时产生的局灶性损害的症状见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