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心胸外科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12-23 21:31浏览:

 急性期的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饮食。
 
2.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1)血液稀释疗法。分为高容积及等容积两种。目的是通过移走红细胞以减低血液黏度,理想的水平是红细胞压积(HCT)达30%~32%。此处可试用10%羟乙基淀粉、血浆、白蛋白或高涨晶体溶液。
 
(2)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疗效肯定,因在急性期使用可能导致“脑内盗血”现象,引起颅内压增高。在出血性梗死时可能扩大出血灶及在已有系统性低血压者,由于全身血压降低可能产生脑循环不足等不利现象,故目前多不主张用于急性期。但症状轻微,梗死灶小,或起病缓慢的病例,起病3周以后,血管自动调节反应已恢复正常时,有人主张使用。也有人主张在急性期刚起病后可立即使用。常用药物有:①盐酸罂素碱30~9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静滴,每日1次。②己酮可可碱200~25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或口服100~200mg,每日3次。③盐酸培他定10mg,肌注,每日2~4次,或口服10mg,每日3次。④血管舒缓素10~20u,肌注,每日1~2次,或口服10u,每日3次。⑤环扁桃脂100~200mg,口服,每日3~4次。维脑路通(曲克芦丁),有人提倡大剂量(2~4g/d)静滴效果较好。
 
(3)脑保护剂应用。脑卒中患者,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缺血性级联反应。级联反应包括:触发去极化波的能量衰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活和大量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细胞内钙聚集,NO毒性的产生,氧自由基的生成,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而激恬炎细胞侵入脑组织等。脑保护剂通过干预级联反应过程的不同环节,以增加脑细胞的存活,称脑保护治疗,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拈抗体、Ca2+拮抗体、NO相关调节剂及谷氨酸释放抑制剂等。但迄今尚无具有理想临床疗效的脑保护剂。
 
抗兴奋性毒素治疗:缺血性级联反应都以兴奋性毒索开始,它可能是下游反应的触发者,因此抗兴奋性毒素治疗,可能延长机会窗。与脑缺血关系较为密切的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有NMDA(N-甲基-D-门冬氨酸)、AMPA(a-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目前试用于临床的NMDA受体拮抗体有apxiganel、dextuorphan、selfotel、eliprodil、remacemide、hydrochloride、FpI-15896AR、ACPC、ACEA-1021.GV150526A等,但这些药物治疗指数小,稍高剂量时会妨碍谷氨酸(GLU)及其受体介导的脑内正常兴奋括动,而产生剂量依赖性多种副反应如低血压、抑制呼吸,共济失调、眼震及镇静等。Mui-等初步试验提示细胞外Mg2+浓度越高,神经保护作用越大,但用MgSO4静脉输注治疗ACVD正试验阶段。AMPA受体拮抗体有NBQX、GYK152466、YM90K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