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类型由于本病少年与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别,为分析方便有人将之分为两组,即少年组与成年组。有关分组年龄的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多数人以小于15岁作为少年组,大于16岁为成年组;还有人以小于19岁为少年组,大于20岁为成年组。少年组以缺血性表现为主,约95%的患儿有脑缺血症状,而以脑缺血为主要表现者占78.7%,以出血为主要表现者仅占5%;而成年组以脑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占65%,以脑缺血为主要表现者仅占24.8%。
2.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病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大致可分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种表现,而缺血性表现与一般颅内动脉缺血表现相似,出血组也无异于一般的颅内出血。
(1)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表现。约46%的患者出现脑缺血的症状与体征,且常发生在少年组,15岁以下者约95%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烟雾状的血管狭窄、闭塞,是造成脑梗死的原因,这种脑梗死多数为多发性的。脑缺血早期可表现为一过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约20%的患者出现以后多次反复发作,随着血管狭窄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闭塞,即可出现永久性脑缺血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和轻偏瘫,也可有头痛、视力障碍、语言障碍、不自主运动、精神异常、感觉障碍、颅神经麻痹、眼球震颤、四肢痉挛、颈部抵抗感等,这些表现可以作为首发症状出现,也可随疾病的发展伴随产生,也可呈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多数相同,肢体瘫痪可交替出现。这些临床表现与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累及的范围以及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是否完善有关。临床上发病常以发作性肢体无力或轻偏瘫多见,以头痛、呕吐起病者亦不少见,少数患者可以惊厥起病伴意识丧失,醒后偏瘫。儿童起病多较轻,易反复发作,可遗有后遗症。病程多2~3年或更长些。
(2)出血性烟雾病的临床表现。约41%的患者可表现为出血性症状与体征。颅内出血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或脑室内出血,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60%)。颅内出血是导致烟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出血性表现多发生在成人组,约半数以上成人初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临床表现与一般颅内出血类似,即突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痴呆等。成年组中可发现囊状动脉瘤,主要位于后循环如基底动脉分叉处,也可见于前循环,瘤颈多为2~6mm。因此,动脉瘤破裂也是烟雾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动脉瘤可以复发。烟雾病患者出现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14%,成人起病多较重,复发少,恢复较好。常见的脑实质出血部位依次为丘脑、基底节、中脑、下丘脑、脑桥和脑叶,血肿常常破入脑室内(28.6%~60%)。烟雾病出血造成的脑实质损害常常能得到完善恢复,因此,后遗症较少;按照其发病的形式可将烟雾病分为三型(①卒中型。②渐进型。③反复发作型。这对临床诊断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按照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的病变过程可将其分为三期:①颅内动脉闭塞期。②侧支循环期。③神经症状期。事实上这三期没有严格的分界,而且相互交错或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