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概述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22 20:22浏览:

第一节 概述*

  ★★【病因与分类】

  根据病因休克分为5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过敏性休克。其中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最常见。

  ★★【病理生理】

  各类休克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量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1.微循环变化:微循环收缩期为休克代偿期,微循环扩张期为休克抑制期,微循环衰竭期为休克失代偿期,可发生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代谢改变:代谢性酸中毒。

  3.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受累器官包括肺 (ARDS)、肾(ARF)心、脑、肝、胃肠道等。

  ★★★【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口渴明显,脉搏细快,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正常;休克失代偿期: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清,收缩压<70mmHg,尿量减少或无尿。

  ★★★【治疗要点】

  1.一般紧急措施:大出血控制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中凹位,保暖,尽量少搬动等。

  2.快速扩容,先晶后胶是抗休克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

  3.积极处理原发病:恢复血容量后及时手术治疗原发病,或边抗休克边手术。

  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重度休克、酸中毒明显、扩容疗效不佳需用碱性药。

  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慎用血管收缩药;血管扩张剂必须在容量补足而四肢循环不佳时使用。

  6.改善微循环:DIC早期用肝素抗凝,DIC晚期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7.应用激素:严重休克及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