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0浏览:

【病因】

  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症状】

  一、临床表现:

  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二、诊断:

  1.病史

  注意发病原因及经过,有无碎骨片从窦道排出,有无创口反复破溃流脓史,了解最后一次发作的时间与病程及经过何种治疗。

  2.体检

  注意有无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注意有无窦道及其数目、部位、分泌物性质、周围瘢痕情况,有无急性炎症等。

  3.化验

  创口分泌物应做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并做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4.X线检查

  患区正侧位X线摄片,必要时可行CT或体层摄影,以明确死骨及空洞所在的部位。有窦道者,应行窦道造影,以了解窦道的方向、范围与深度。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外伤后化脓性骨髓炎尤其要注意对感染的预防:

  (一)外伤后早期应用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的扩散及败血症,而早期局部用药在防止伤口感染上有肯定的作用。有资料表明,二次世界大战中,袭击珍珠港的日本士兵,伤后感染率很低,原因就是及时地进行了清创术和局部应用了磺胺剂;越南战争中,有统计资料显示总的外伤感染率为40%,而伤后及时局部喷洒100mg土霉素的伤员中,感染率仅为17%。实验研究也表明在挫灭污染的创口内,伤后5分钟以上内应用了土霉素的,比4小时以至4小时以后才应用的预防感染的效果明显得多。因此,火器伤清创前,应尽可能早地局部应用抗生素。有人提倡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二)清创术的注意点

  应争取早期的彻底清创,如果早期应用了抗生素,24~48小时无明显的感染征象也应进行清创。已感染的伤口,则只宜引流,用简单的方法清除明显的异物及坏死组织等。手术时应考虑到火器伤的特点,不能只看到原发伤道,应扩大切口,充分切除原发伤道及周围的组织挫灭区。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取出异物,骨折应尽可能复位。大的骨片不宜取出,骨折不宜作一期内固定,彻底止血,修复大的血管损伤,肌腱神经损伤可行二期修复,因为在野战条件下很难作到彻底清创,伤口一般不作一期缝合,可酌情进行延期一期缝合或二期缝合,延期一期缝合是在伤后4~7天,伤口无感染表现,局部未见肉芽组织增生前进行缝合。愈合无瘢痕,具有一期缝合的优点,也比较安全

  还有主要是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检查,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的结果可以确诊。

  X线表现:X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布劳德氏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园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

【鉴别】

  本病主要需与关节结核和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鉴别。

【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并发症包括全身性并发症和局部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贫血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淀粉样变 ;   局部并发症:病理骨折,骨不连,化脓性关节炎,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恶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