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孟氏骨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9:00浏览:

孟氏骨折(尺骨骨干骨折兼桡骨头脱位,蒙泰贾骨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为直接暴力,旋转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多数学者认为Ⅰ型骨折为旋前暴力或尺骨背侧的直接打击伤所造成。

  1949年Evans在尸体上进行实验,在肱骨固定的情况下,强力旋前前臂造成了桡骨头前脱位和尺骨骨折。Evans指出,跌倒时手和前臂通常处于完全旋前位,当手固定于地面,体重迫使上肢外旋,即造成了前臂的极度旋前而发生孟氏骨折。Bado提出的另一证据是Ⅰ型骨折断时,肘关节侧位X线片上桡骨结节处于背侧,表明桡骨处于旋前位。同时,临床可见到一定数量的Ⅰ型骨折并无跌伤史,而系玩棒球或垒球时直接打击尺骨背侧所致。

  综上所述,Ⅰ型骨折既可因跌倒,前臂极度旋前所造成;亦可因尺骨背侧的直接打击所致。

  Ⅳ型骨折的受伤机制,多数人认为与I型骨折相同。所以合并有桡骨骨折,可能是在桡骨头脱位后,两次损伤所致。

  Penrose(1951)阐述了Ⅱ型骨折的损伤机制,他认为其机制相似于肘关节后脱位,但此种类型者其尺肱关节韧带较尺骨骨质更为坚韧,因而,屈肘跌倒,手部撑地时的传导暴力造成了桡骨头后脱位及尺骨骨折,尺肱关节却保持完好。

  Bado认为,Ⅲ型骨折的损伤机制是肘内侧面的直接打击、碰撞所造成,仅见于儿童,而成人鲜见。

【症状】

  1.一般症状 指骨折后局部的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共性症状均较明显。

  2.畸形 尺骨表浅,易于发现移位。桡骨头脱位亦易被检查出,但肿胀明显者则难以确定。

  3.触及桡骨头 即于肘前方或侧、后方可触及隆突的桡骨小头,且伴有旋转痛及活动受限。桡骨头脱位时,常伤及桡神经深支。

  临床使用最广的是Bado(1967)所归纳的4型。

  Ⅰ型:约占60%,为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向前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约占15%,为尺骨干骨折、向后侧(背侧)成角,并伴有桡骨头后脱位。

  Ⅲ型:约占20%,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外侧或前侧的脱位。仅见于儿童,又称儿童型。

  Ⅳ型:约占5%,为桡骨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

  明确的外伤史,疼痛和压痛和清晰的X线片,诊断并无困难。仅在小儿多不能确切叙述外伤史和准确的疼痛部位,因此临床检查和X线摄片甚为重要。儿童肘部X线解剖关系是根据关节端骨骺相互对应位置来判断的。在正常条件下桡骨头纵轴延伸线通过肱骨小头中央。否则即表示桡骨头有脱位。应注意观察尺骨干和尺骨近端有无骨折。同样,如尺骨骨折,就应注意桡骨头有无脱位,必要时加摄健侧肘部X线片与此对比。在儿童,孟氏骨折另一特点是尺骨骨折可以发生在骨干中上1/3,但有相当多的病例发生在尺骨近端鹰嘴部。骨折可以纵行和横形劈裂,也可皮质呈皱褶状。这种特殊表现可能与儿童骨结构特点有关。当小儿跌倒致伤时,尺骨干较有弹性不发生骨折,鹰嘴部直接受到肱骨下端的撞击而劈裂。

【饮食保健】

 

【护理】

无相关资料。

【治疗】

 

【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

【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常并发桡神经深支损伤而致伸腔、伸指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