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上颈椎不稳症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9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上颈椎不稳的因素有多种,例:先天性发育异常,头颈部外伤,局部炎症,解剖因素和供血因素等。

  (二)发病机制

  1.先天性发育异常 上颈椎是脊椎中最易发生发育性畸形的部位之一,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有:

  (1)齿突畸形:最为多见(见图1),主要表现为:

  

【症状】

  视造成局部不稳的原因、类型、部位及具体情况不同,其临床与X线表现差异较大。因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不稳(颅底凹陷症、齿突骨折脱位后等)症状多较重;而仅仅由于动力性因素引起的暂时性不稳,症状则较轻,多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病程长、发病缓慢者其症状较轻,而急性发生者的症状重。使椎管矢状径变宽的损伤(如Hangman骨折、寰椎分离性骨折等)后期残留的不稳,从X线片上看十分明显,但临床症状却轻(图3);而使椎管变狭窄的损伤,其表现当然较重。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本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所见特点可相差甚大,在观察判定与诊断上需全面考虑,但仍应以临床为主。

  

【饮食保健】

a

【护理】

  无相关资料。

【治疗】

  (一)治疗

  视病因及病情不同而酌情选择手术或非手术疗法,原则上应先试以非手术疗法,无效时方考虑手术。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

  ①一般性上颈椎不稳,不伴有脊髓受压或神经刺激症状者。

  ②对儿童上颈椎不稳者,即便有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亦应先行非手术疗法,多可好转或痊愈。

  ③年龄在65岁以上,或合并全身性疾患不适于手术者。

  ④其他:包括不适合手术疗法的危重病例、术前待床或待手术者、手术失败及其他特殊情况者。

  (2)具体方法:

  ①颈部制动:可酌情选用吊带牵引、颅骨牵引(均为维持重量,1~1.5kg,切勿过重)、带头颈段的石膏-床、头-颈-胸石膏或Halo装置等。

  ②避免外伤:任何外伤均可招至致命的后果,应注意设法避免。

  ③脱水疗法:对有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者应采用各种有效的脱水剂,包括高渗葡萄糖溶液、地塞米松、甘露醇或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④其他:酌情选用相应的各种措施。对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对感觉障碍者应注意预防褥疮等并发症。

  (3)注意事项:凡已确定有上颈椎不稳者,均按重症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有脊髓症状者,切忌随意下地活动。对卧床病例,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病房内的通风及温度,并酌情配以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切开包等备用。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对需要手术者应及早施术。对涉及神经本身疾患及颅内病变者应及时与神经内、外科医师保持联系,注意防止脑疝发生。

  2.手术疗法

  (1)适应证:因上颈椎不稳(包括枕颈与寰枢不稳)已引起脊髓刺激或压迫症状者,或有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者,以及一旦停止非手术疗法则症状即复现者。

  (2)禁忌证:因高位颈髓受压已出现完全性瘫痪及呼吸功能衰竭、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者,以及全身情况不佳、高龄、主要脏器实质性病变无法承担手术者。

  (3)术前准备: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并能持续3h以上而无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预制前、后两副石膏床,其长度自头顶至臀部,并经试用满意;按颈后路手术常规,并按重大手术办理手术审批,视手术种类不同备血200~1200ml。

  (4)手术方法选择:

  ①枕颈融合术:为上颈椎较常用的手术,但危险性较大,应重视。此手术适用于伴有椎动脉受压症状的枕颈不稳者、枕颈不稳合并有脊髓刺激症状者以及枕颈不稳合并轻度移位者。

  ②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主要对寰枢椎脱位或枕寰脱位压迫脊髓引起瘫痪、经保守疗法无效者,施以本手术。

  ③寰枢椎植骨融合术:为近年来国外开展较多的术式之一,主要用于寰枢椎脱位伴有脊髓刺激或压迫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术式可酌情选择前路或后路两种(图7)。

  

【检查】

  1.X线片特点 对上颈椎不稳定者除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外,主要强调:

  (1)开口位:即在患者不停地做张口及闭口动作时拍摄以颈1、2处为中心的正位点片,此时可以较清晰地显示出颈1、2处有无畸形及损伤,并可判定颈1、2之间的咬合关系有无变异(侧方移位或旋转)。

  (2)以颈1、2为中心的侧位屈伸点片:除观察有无颅底凹陷症及颈椎其他先天性畸形外,尚应测量寰齿间的前后距离,以判定有无寰枢椎脱位,并推断脊髓有无有受压的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寰椎前弓后下缘与齿突前缘的距离(ADI)为2~3mm(女性偏小),前屈时稍宽,仰伸时则狭窄,如超过4mm,则属异常。另一方面,亦可同时测量寰椎后弓前缘至齿突后缘之间的距离(SAC)(图4),并求出两者的比值。用a代表寰椎椎管矢状径,b代表SAC值,则其公式等于:

  

【鉴别】

  本病除需与一般疾患鉴别外,在临床上主要需与以下病种相区别:

  1.脊髓型颈椎病 在未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前易将两者混淆。但如能想及本病,并对上颈椎摄以动力性点片,则不难鉴别。

  2.椎动脉型颈椎病 两者引起完全相同的临床症状,可借助X线片、CT或MRI检查等加以鉴别,必要时行椎动脉造影或MRA检查等进行判定。

  3.偏头痛 在枕颈不稳时,由于第1颈神经受累而引起头后部剧痛,易被误诊为偏头痛。此时,除可根据两者各自的临床特点加以鉴别外,对枕大神经行封闭疗法将有助于鉴别诊断。

  4.颈部肿瘤 椎骨的肿瘤易被发现,但椎管内的肿瘤,尤其是枕骨大孔附近处的肿瘤则易漏诊。作者于十余年前(MRI出现前年代)曾遇到4例脊髓造影阴性而实际为此处肿瘤的病例。因此,凡疑及此种情况者,可及早行MRI检查,将有助于早期诊断。

  5.其他 尚应与颈型颈椎病、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及颈部扭伤等鉴别。

【并发症】

  有患者后期可出现痉挛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