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7浏览:

【病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时期的一种表现,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可累及许多器官系统,如皮肤、神经和浆膜等。本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阳光或紫外线、药物、微生物病原体等) 、免疫、雌激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病变是疾病活动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关节痛、非特异性关节炎和特发性骨坏死。

  1、关节痛和关节炎

  伴有晨僵的轻度关节痛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初发表现,大多数患者最终可发展为症状明显的关节炎,部分出现关节积液。最常受累的关节是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隐袭性,逐渐加重,半数伴有晨僵,可呈游走性和功能障碍等。

  2、关节畸形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病变绝大多数不造成关节畸形。曾有人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的一种特征性手部畸形(掌指关节屈曲、尺侧偏移及半脱位、拇指指间关节过度伸展) ,其无活动性炎症,被认为是关节旁组织即关节囊、韧带和肌腱受累,韧带松弛和肌腱不平衡所致,而非侵蚀性畸形。“天鹅颈”样畸形可见于约1/ 3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手受累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足关节受累和手关节受累是平行的,有人认为狼疮足最常见的异常的是足拇指外翻、足前部增宽和锤状趾。

  3、关节积液

  本病关节积液少见,补体水平降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液较具特异性的改变。

  4、放射线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影像学表现较少。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和广泛的骨质疏松;晚期可见严重畸形,但常缺乏骨侵蚀性改变的影像学证据。

  SLE可由抗核抗体试验确诊:SLE活动期抗核抗体大多阳性,如抗核抗体阴性则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体试验敏感可取代狼疮细胞检查诊断SLE是否存在。

【饮食保健】

  暂无相关资料

【护理】

 

【治疗】

  

1.预防:

积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防止关节受累,是本病防治的关键。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除了活动时期的对症治疗外主要是对因治疗,主要是对其可能的病因的防止。

【检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关节炎的病人,在X线检查时,除有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有弥漫性骨质疏松征象外,关节软骨或骨损害比较少见。少数病人可出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的侵蚀性关节病变。合并关节积液时,积液量通常较少,其外观清亮,蛋白含量和细胞计数均较低,一般白细胞计数少于3x109/升,以淋巴细胞为主,积液中总补体水平降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有7%—10%病人有类风湿结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布相似,常见于鹰嘴及掌指关节伸面。

  本病还可由抗核抗体试验确诊:SLE活动期抗核抗体大多阳性,如抗核抗体阴性则排除本病之可能。抗核抗体试验敏感可取代狼疮细胞检查诊断SLE是否存在。X线检查,关节多无骨性破坏。

【鉴别】

  1、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病变无特定诊断条件,亦无特征性体征。但一般认为,非糜烂性和非畸形性关节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之处,其特点为关节面和关节间隙常保持完好。

  2、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的多关节痛和多关节炎易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后者的关节病变呈持续性,程度较重,晨僵时间长,畸形多见,全身损害少见,X线显示侵蚀性关节炎。

【并发症】

  本病股骨头、距骨头、肱骨头骨坏死时有发生,在接受类固醇治疗的患者骨坏死发生率增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并发特发性骨坏死:具有严重的致畸性。其病因可能包括血管炎、血管痉挛、凝血机制异常、动脉栓塞、骨代谢异常和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常发生于负重关节,最常累及股骨头。几乎发生骨坏死的患者都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

  其他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合并化脓性关节炎、真菌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等,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