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腰部慢性劳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7浏览:

【病因】

  经常的反复的积累性轻微损伤(劳损),可引起肌肉附着点、骨膜、韧带等组织的充血、水肿、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等病理改变,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导致腰痛。病变发生以后,为了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一些肌肉常呈痉挛状态,而持续性的腰肌痉挛也可造成软组织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加重组织的病理改变。有些职业需要在一个固定姿势下工作,这也是劳损的重要原因。急性软组织扭伤如未能获得完全恢复,也可能转为慢性劳损。

【症状】

  慢性腰部劳损包括腰肌劳损、腰背筋膜劳损、棘上和棘间韧带劳损、髂腰韧带劳损、腰骶劳损、骶髂关节劳损等。好发于青壮年,以劳动者最为多见。劳损多为慢性发病,并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有的患者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外伤史;有的患者姿势不良或曾长期弯腰工作。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须经常变换体位。

  有些患者在棘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要想预防腰肌劳损的发生,首先应保持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特别是学龄儿童保持良好的姿势最为重要,平常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使腰部肌肉、韧带、关节囊处于健康发育的良好状态。腰部肌肉强、韧带弹性大,发生腰肌劳损的机会大大减少。在平常的劳动或工作中应注意体位,应尽量避免在不良的体位下长时间工作和劳动,对单一劳动姿势的人应坚持工间操锻炼,或用腰围保护腰部;对有慢性病、营养不良、肥胖的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做到多休息,不宜过度劳累;患急性腰扭伤后应及时彻底治疗以及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寒。

【检查】

  本病的检查要点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棘肌、腰椎横突及髂嵴后缘等部位。

  2、肌痉挛:触诊时腰部肌肉紧张痉挛,或有硬结及肥厚感。

  3、X线检查:少数患者可有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骨质增生,余无异常发现。

【鉴别】

  本病需与坐骨神经痛相鉴别。腰肌劳损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据劳损的不同部位,可有较广泛的压痛,但一般不明显,其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气候变化有关。

【并发症】

  本病患者由于腰部肌力失调,形成疼痛和保护性肌痉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例如肌肉软弱不能维持正常腰部功能位置,使深部韧带受到牵扯;肌肉中末梢神经和血管受到挤压,循环不足,代谢产物积聚与炎性物质产生,再形成新的痛点,甚至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行性变、粘连和组织纤维化;一侧韧带和软组织缩短和另侧松弛,平衡失调,疼痛扩散,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牵扯上、下肢也发生一系列代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