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灼性神经痛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6浏览:

【病因】

  造成本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缺血因素

  ①神经处于疤痕床中。

  ②神经伴行的大血管损伤。

  ③神经于本身的微循环破坏,严重挤压伤如药物性神经损伤。

  实验表明缺血可使有髓纤维产生脱髓鞘改变,外露的神经纤维失去其绝缘成分,组织代谢化学物质的刺激如酸性离子、儿茶酚胺等,局部疤痕的绞窄刺激均直接作用到轴突上,产生灼性神经痛。

  轴浆的运输需三磷酸腺苷供能,轴浆中的线粒体是供能的根源,必须靠氧代谢,实验表明如用氮化钠或氰化物造成缺氧,轴浆快速运输在15分钟内迅速停止,如氧供应不足,即产生传导异常。有氧时,为正常的感觉纤维传导,传导时间快,定位准,范围适度。缺氧时,正常的感觉纤维快传导受阻,出现需氧量少的慢纤维传导,则慢纤维所传导的痛觉、传导时间长,定位模糊,范围大,性质如灼痛。

  2.交感神经的因素

  (1)交感神经:小纤维、无髓纤维耐受缺血能力较强。

  (2)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大量5-羟色胺。

  (3)交感神经纤维最终进入中枢的网状结构(抗痛结构)对网状结构产生抑制作用。

  临床资料支持交感神经因素学说的有:①(正中、尺、坐骨神经)为交感神经富有的神经。②切除交感神经节,可缓解症状。③灼性神经瘤的分布区与交感神经随血管的分布相一致。

  3.大脑皮层因素

  (1)战争时间发病率明显高于和平时期。

  (2)大脑皮层对灼性神经瘤产生兴奋灶与近年的神经“再教育学说”一致。

【症状】

  一、临床表现:

  疼痛在神经损伤2周开始,灼性部位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严重者食宿不安、情绪波动,以致产生病态人格及特殊行为。发病情况:男女之比为5∶1,以20~40岁多见(小儿极少)。好发部位依次为臂丛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指神经。

  二、诊断

  对本病的诊断需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时间性 伤后持续数月、数年以上,每日持续数小时甚至无间歇时间。

  2、性质 难言的灼性疼痛。

  3、范围 超越损伤神经的支配区。

  4、程度 轻者影响情绪,重者痛苦不堪,不思食宿,无法忍受。

  5、发病情况 男女之比为5∶1,以20~40岁多见(小儿极少)。好发部位依次为臂丛神经,坐骨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指神经。

【饮食保健】

 

【护理】

  灼性神经痛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合并症。尽管临床上不常见, 但还是时有发生的, 并且在处理上相当棘手。故应该小心预防神经损伤,对有神经损伤的病人应积极治疗,另有研究发现,治疗时辅以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因此积极地安慰病患也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治疗】

 

【检查】

  对本病的检查主要是进行神经学检查,现将一些辅助检查的方法介绍如下:

  1、肌电图:可呈周围神经损伤表现;

  2、热像仪:可检测到皮肤变化;

  3、骨X 线摄影:可发现骨萎缩像;

【鉴别】

  本病需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跗管综合征:仅有足底灼热感,程度较轻,不向肢体近端蔓延,小腿疼痛仅偶见。

  2.红斑性肢痛症:双足同时起病,主要为肢端剧烈烧灼样疼痛,伴阵发性血管扩张、发红、皮肤温度增高,不向肢体近端蔓延。

【并发症】

  灼性神经痛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合并症,其本病引起的并发症较少见。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主要是致使患者食宿不安、情绪波动,以致产生病态人格及特殊行为,应给于注意,有研究表明,治疗时辅以心理治疗将有利患者的康复,也有利于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