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6浏览:

【病因】

  窦道形成原因:本病大多数患者是体表脓肿自行破溃,术后形成窦道,说明手术时期选择不恰当,可能病灶尚处于渗出性病变阶段。

【症状】

  本病患者可以有结核病的典型表现,瘘道处可发现有脓液流出,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破坏明显,有死骨、干酪物质、或流注脓肿等。25%病例窦道分泌物结核菌培养阳性,可视为结核病传染源之一。结合细菌学检查不难诊断。

【饮食保健】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①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饭菜可口,以加强营养。并鼓励患者多进食。如奶类、蛋类、瘦肉类、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②每日总热量应在2000~3000卡。③每日每公斤体重应给蛋白质1.5~2克。④对肝功能和消化机能差的患者,可适当限制摄入的脂肪量,以减少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护理】

 

【治疗】

  

  积极治疗结核病,增强体质,防止结核菌扩散,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其次在护理上还需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另外由于本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其交流,耐心安慰和解释,保证其充分睡眠,细致周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及时止痛,讲解病情,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树立治疗信心,减轻焦虑,解除恐惧心理,同时做好家属工作,配合治疗和护理。

  术前准备

  (1)抗结核药物:选择对结核和混合感染同时有效的药物和利福平、奥福星和环丙沙星等制定方案。联合用药2~3个月。

  (2)窦道造影:明确窦道的方位,窦道死腔的大小及其与骨病灶和内脏器官关系,为手术设计提供参考。

  (3)保证窦道引流通畅,控制继发感染:手术前扩大窦道,或窦道缩短术保证窦道引流通畅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局部勿用药物冲洗,以免表浅的化脓菌进入病灶深处。

  (4)全身支持疗法以改善病人一般状况,增强抵抗力。

【检查】

  对本病的检查主要是对脓液进行实验室检查,25%病例窦道分泌物结核菌培养阳性,可视为结核病传染源之一。结合细菌学检查不难诊断。另外经细菌学检查70%病例可发现有继发感染,其中绝大数(83%)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少数系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这是治疗困难,且病变易复发(8.8%)的原因所在。

【鉴别】

  本病主要需与其他类型引起的窦道相鉴别,但由于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结核病史,鉴别一般不难,X线检查也可以发现病变的脊椎,结核菌检查也有助于鉴别。

【并发症】

  病情多较严重,受累椎体平均3.1个,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结脑、肾结核、附睾结核、髋关节结核、骶关节结核等。

  另外由于病人抵抗力较弱,术后容易并发感染,需积极预防,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引流口可发生漏气、皮下气肿、渗液及呼吸困难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