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胫腓骨骨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5浏览:

【病因】

  本病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有时皮肤虽未破,但挫伤严重,血循不良而发生继发性坏死,致骨外露,感染而成骨髓炎。间接暴力多见为高处跌下,跑跳的扭伤或滑倒所致的骨折;骨折线常为斜型或螺旋型,胫骨与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

【症状】

  一、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表现成角和重叠移位。应注意是否伴有腓总神经损伤,胫前、胫后动脉损伤,胫前区和腓肠肌区张力是否增加。往往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在骨折本身所产生的后果更严重。

  二、诊断:

  由于胫腓骨位置表浅,一般诊断都不困难,常可在疼痛、肿胀的局部扪出移位的骨断端。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骨折合并的胫前后动静脉和腓总神经的损伤。检查时应将足背动脉的搏动、足部感觉、踝关节及拇趾能否背屈活动作为常规记录。对局部损伤比较严重的挤压伤、开放性骨折以及曾有较长时间扎止血带及包扎过紧的伤员,特别要注意观察伤肢有无进行性的肿胀,尤以肌肉丰富处为然,如已发生皮肤紧张、发亮、发凉、起水泡、肌肉发硬、足背动脉扪不出、肢体颜色发绀或苍白等,即是筋膜间隙综合症的表现。应及时是紧急处理。

【饮食保健】

  1.胫腓骨骨折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

【护理】

  患者骨折后,为了能尽快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必须对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应予完全纠正,从而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固定后,即刻指导其作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稳定型骨折固定2星期后,在医生指导下作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3星期后,在夹板继续固定下,可以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后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车活动。

【治疗】

  预防直接或间接暴力可减少发病率。若发生骨折,应针对不同骨折部位积极预防不同的并发症,防止缺血,坏疽,影响功能。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多采用X线检查,平片见胫腓骨上有局限骨纹断裂,骨皮质不连续并有切迹者,骨密度增高和骨膜增厚硬化基本上在所有病例中都可以现,骨小梁粗乱排列不整齐,并可见模糊不完全性骨折线,严重病例可签名簿骨骼变形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对于怀疑可能有动脉损伤的病例要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因为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为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在床旁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并能明确各部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及方向,对肢体的血供范围及血管损伤的情况多能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急诊手术方案的及时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必要时可行DSA 检查。但DSA检查的临床应用仍有较多的局限性, 比如:属有创性检查手段;需反复搬动患者,对于全身多发伤患者较为不便及危险;费时,可能耽误救治时机。

【鉴别】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小孩,有确切外伤史。

  3、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温较高。

  4、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和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抓住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

【并发症】

   胫腓骨骨折,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尤其不稳定性骨折极易移位。局部外固定往往失败。重定不理想,因力线改变,会引起行走疼痛及并发创伤性关节炎。

  在外伤性胫腓骨骨折中,主要是容易合并主要血管损伤,因其多为重大暴力引起的损伤,故其伤情通常较重,并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及内脏器官损伤,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后, 肌肉丰富的小腿肌群组织极易受累,因为骨骼肌对缺血较为敏感,通常认为肢体肌肉组织在缺血6~8 小时后就可以发生变性、坏死; 如同时合并有软组织本身的损伤,则其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就更短暂;而且,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术后伤口感染所致的脓毒血症亦大大增加了截肢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