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肩关节脱位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5浏览:

【病因】

  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症状】

  一、临床表现:

  1.伤肩肿胀,疼痛,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

  2.患肢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位,常以健手托患臂,头和躯干向患侧倾斜。

  3.肩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在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可触及移位的肱骨头,关节盂空虚

  4.搭肩试验(Dugas)阳性,患侧手靠胸时,手掌不能搭在对侧肩部。

  二、诊断依据:

  1.有肩部或上肢外伤史。

  2.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

  3.X线摄片可明确脱位类型及有无骨折。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特殊的预防措施,临床上防治的重点在于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则治疗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结果好;而漏诊误诊使新鲜脱位转化为陈旧性脱位,则治疗复杂,疗程长,患者痛苦大,治疗结果差。故临床骨科医师应警惕肩关节后脱位的可能,对可疑病例应加摄腋位或穿胸侧位X 线片,必要时作肩关节CT 扫描。

【检查】

  肩关节后脱位时常规肩关节前后位X 线摄片报告常为阴性。由于肩峰下型后脱位最为常见,且肩前后位X 线摄片时肱骨头与关节盂及肩峰的大体位置关系仍存在,故摄片报告常为阴性。但仔细阅片仍可发现以下异常特征:

  ①由于肱骨头处于强迫内旋位,即使前臂处于中立位,仍可发现肱骨颈“变短”或“消失”,大、小结节影像重叠;

  ②肱骨头内缘与肩胛盂前缘的间隙增宽,通常认为其间隙大于6 mm,即可诊断为异常;

  ③正常肱骨头与肩胛盂的椭圆形重叠影消失;

  ④肱骨头与肩胛盂的关系不对称,表现为偏高或偏低,且与盂前缘不平行。

  高度怀疑肩关节后脱位时应加摄腋位片或穿胸侧位片,则可发现肱骨头脱出位于肩胛盂后侧。必要时作双肩CT 扫描,即可清楚显示出肱骨头关节面朝后,且脱出关节盂后缘;有时可发现肱骨头凹陷性骨折并与关节盂后缘形成卡压而影响复位,或关节盂后缘的骨折。

【鉴别】

  本病需与肩周炎进行鉴别,肩周炎与肩关节脱位均有肩部的剧烈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但肩周炎是一种慢性的肩部软组织的退行性炎症,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中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而肩关节脱位则多有急性损伤史,如过力或突发暴力的牵拉及冲撞,跌倒时手掌和肘部着地,由于突然的暴力沿肱骨向上冲击,使肱骨头脱离关节盂。

  另外,还需对脱位的类型进行鉴别,脱位后根据肱骨头的位置可分为3 型:

  ①盂下型:肱骨头位于关节盂下方,此类少见;

  ②冈下型:肱骨头位于肩胛冈下,此类亦少见;

  ③肩峰下型:肱骨头仍位于肩峰下,但关节面朝后,位于肩胛盂后方,此类最常见。

【并发症】

  肩关节脱位时常常有合并症发生,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