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踝部骨折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4浏览:

【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可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一、内翻(内收)型骨折,可分 III 度。

  I 度:单纯内踝骨折,骨折缘由胫骨下关节面斜上内上,接近垂直方向。

  II 度:暴力较大,内踝发生撞击骨折的同时,外踝发生撕脱骨折,称双踝骨折。

  III 度:暴力较大,在内外踝骨折同时距骨向后撞击胫骨后缘,发生后踝骨折(三踝骨折)。

  二、外翻(外展)型骨折,按骨折程度可分为 III 度。

  I 度:单纯内踝撕脱骨折,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骨折面呈冠状,多不移位。

  II 度:暴力继续作用,距骨体向外踝撞击,发生外踝斜行骨折,即双踝骨折。如果内踝骨折的同时胫腓下韧带断裂,可以发生胫腓骨下端分离,此时距骨向外移位,可在腓骨下端相当于联合韧带上方,形成扭转外力,造成腓骨下 1/3 或中 1/3 骨折,称为 Dupuytren 骨折。

  III 度:暴力过大,距骨撞击胫骨下关节面后缘,发生后踝骨折,即三踝骨折。

  三、外旋骨折:发生在小腿不动足部强力外旋,或足不动小腿强力内转时,距骨体的前外侧挤压外踝前内侧,造成腓骨下端斜行或螺旋形骨折亦可分成 III 度。

  I 度:骨折移位较少,如有移位,其远骨折端为向外,向后并向外旋转。

  II 度:暴力较大,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或发生内踝撕脱骨折,即双踝骨折。

  III 度:强大暴力,距骨向外侧移位,并向外旋转,撞击后踝,发生三踝骨折。

  四、纵向挤压骨折:高处坠落,足跟垂直落地时,可致胫骨前缘骨折,伴踝关节向前脱位。如果暴力过大,可造成胫骨下关节面粉碎骨折。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 Pott 骨折。

【症状】

  【临床表现】

  踝部受伤后,局部肿胀明显,淤斑、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活动障碍,检查可在骨折处扪多局限性压痛,踝关节正位、侧位X线拍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对第Ⅲ型骨折,需检查腓骨全长,若局部有压痛。应补充照X线片,以明确高位腓骨骨折的诊断。

  【诊断】

  本病诊断时,应根据外伤史和临床症状以及X 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分析造成损伤的机制。

【饮食保健】

  1.食疗方:

  ①续断15克,薏苡仁15克,粳米25克,洗净,煮粥。用于肿胀疼痛甚者。

  ②生晒参250克,黄芪250克,当归100克,川芎100克,浓煎2次取汁,加鹿角粉50克,蛋壳粉50克,红枣250克,桃仁250克(炒香研碎),冰糖300克,收膏贮罐中,冲服。每次l匙,每日2次。用于骨折中、后期患者,可促进骨折愈合。

  ③蛋壳焙干,研末。每次3克,每日2次。用于骨折后各个时期,能促进骨折愈合。

【护理】

【治疗】

  1.预防:

  注意安全。

  2.注意事项:

  1)本病一般发生于外伤者,以青壮年运动员为多。在骨折复位后要注意营养,以促进骨折端的康复。在夹板固定时要注意内外踝及足跟部是否有异样疼痛,以防褥疮,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求快。

  2)踝部骨折中,特别是腓骨斜行骨折或螺旋型骨折后可造成腓骨短缩,距骨外倾移位,关节紊乱等改变,外踝损伤后功能恢复优劣随复位好坏而异。而本病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创伤性关节炎。当患者受伤时,外踝向外移位2 mm,距骨随之亦向外移位1~ 2 mm ,且伴距骨外旋1~ 2°,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51%。Ram sey 指出距骨外移引起胫距关节接触面的改,距骨外移1 mm 时,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42%,随着外移距离的增加,接触面逐渐减少,而局部压力增加,是晚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

  3)另外,踝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常并发踝关节半脱位。治疗要求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半脱位要矫正。否则会致关节不稳,或因关节面不光滑,也可以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影响生活和工作。这类骨折,应到医院请骨科大夫及时诊治。

【检查】

  X线和CT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1、X线检查:

  对于应力骨折明显时,X线片显示骨皮质断裂,有的可见骨膜增厚;若骨折早期仅局限在骨皮质内,或骨膜增厚不明显,X线平片容易漏诊,X线平片只能发现其大的撕脱骨块,但微小的撕脱骨块,则是无能为力,对关节周围的血肿和关节腔内的积液、积血,以及腱鞘囊肿X线平片也难以发现。

  2、CT检查:

  CT扫描分辨率高可清晰地显示骨皮质断裂及骨小梁走行情况,轻微的骨膜反应也可显示。CT扫描可清晰显示骨折所致的关节囊积液及腱鞘囊肿和微小的撕脱骨块,以便临床医师及时处置。

【鉴别】

  本病主要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髁部骨折时,常容易并发其它骨折与损伤,因此临床上在作出诊断时应与下面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1、踝部扭伤;

  2、跖骨骨折;

  3、中足扭伤等。

【并发症】

  踝部骨折中,特别是腓骨斜行骨折或螺旋型骨折后可造成腓骨短缩,距骨外倾移位,关节紊乱等改变,外踝损伤后功能恢复优劣随复位好坏而异。而本病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创伤性关节炎。当患者受伤时,外踝向外移位2 mm,距骨随之亦向外移位1~ 2 mm ,且伴距骨外旋1~ 2°,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51%。Ram sey 指出距骨外移引起胫距关节接触面的改,距骨外移1 mm 时,胫距关节接触面减少42%,随着外移距离的增加,接触面逐渐减少,而局部压力增加,是晚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

  另外,踝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常并发踝关节半脱位。治疗要求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半脱位要矫正。否则会致关节不稳,或因关节面不光滑,也可以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影响生活和工作。这类骨折,应到医院请骨科大夫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