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硬脊膜下脓肿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3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硬脊膜下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发病机制

  硬脊膜下脓肿大多数由远处的感染灶(如疖病)经血行散播到硬脊膜下间隙,少数继发于腰背部中线的先天性皮肤窦道(或藏毛窦)感染以及脊柱手术或麻醉、腰穿等操作后感染。糖尿病和静脉药物滥用则是诱发危险因素。

【症状】

  常见表现有:发热(>50%),腰背痛或神经根痛(85%),运动障碍(82%),感觉缺失(58%),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53%)。

  与硬脊膜外脓肿很相似,硬脊膜下脓肿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热伴或不伴有腰背痛或神经根痛;第二阶段:出现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第三阶段:包括受损节段以下的肢体瘫痪和完全性感觉消失。症状持续时间1天~1年,但大多数病例的发展是在2~8周之间。硬脊膜下脓肿最多见于腰段,其次是胸段,再其次是颈段。

  脊髓造影诊断硬脊膜下脓肿的准确率相当高,可是如果无梗阻则难以定位。然而,即使利用MRI,明确区分硬脊膜外和硬脊膜下脓肿也是非常困难的。若伴有椎体骨髓炎或椎间盘间隙的感染则提示是硬脊膜外脓肿。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注意全身各部位感染病灶的治疗有助于预防硬脊膜下脓肿。

【检查】

  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伴有核左移现象,血沉通常加快。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增多,糖降低。但脑脊液中经常找不到细菌。

  碘葡酰胺椎管内造影辅以CT扫描能显示病变的大小和范围。MRI通过在T1加权图像上看到椎体和脊髓之间的等或增强信号可以显示出病灶的部位和范围。

【鉴别】

  鉴别诊断包括硬脊膜外脓肿、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椎体骨髓炎、硬脊膜外血肿以及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区别硬脊膜外和硬脊膜下脓肿几乎是不可能的。

【并发症】

  局部脓肿形成后对脊髓的压迫可造成继发的脊髓水肿和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