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胆囊类癌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2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类癌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组织的kultchitsky细胞。胆囊类癌多发生于胆囊底部。

  (二)发病机制

  胆囊类癌多发生于胆囊底部。类癌组织外观呈淡黄色,经甲醛固定后呈褐色。质地结实,切面呈均质状。镜下见肿瘤细胞较小,为多角形。核中等大,胞浆轻度嗜碱性,有嗜银颗粒及含脂空泡。颗粒内含5-羟色胺。

【症状】

  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的病史。表现为右上腹闷胀样不适伴有厌油、食欲不振等。个别患者因肿物过大或靠近胆总管而引起肝外胆道梗阻,造成梗阻性黄疸或胆管炎发作。类癌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占7%左右。

  本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B超诊断难以定性,最后的诊断往往需要术中或术后病理来确定。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饮食保健】

  一、胆囊类癌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利胆抗癌:

  a、猴头菇荞麦面:猴头菇浸去苦水,切细,加如荞麦面及香油共炒。

  b、醋煮银鱼豆腐渣:豆腐渣加醋煮透,加入银鱼同炒。

  2、利胆通便:

  a、海参木耳猪肠:海参、木耳入猪大肠煮食。

  b、无花果芝麻糊:无花果、芝麻,上芡后煮食。

  3、抗感染方:

  a、芥菜卤汁煮鲤鱼:鲤鱼 1 条,芥菜卤汁 120 克,共煮食。

  b、焊菜 15 克,乌鱼 1 条,葱白 30 克,共煮食。

  c、绿豆发菜百合汤:绿豆 30 克,百合 15 克,发菜 2 克,煮汤食。

  4、保护消化功能:

  a、胡萝卜鸡内金粥:胡萝卜 30 克,鸡内金 6 克,煮粥食之。

  b、水晶鱼煮红曲:水晶鱼 30 克,红曲 1 克,煮食。

  二、胆囊类癌吃哪些对身体好?

  1、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海蜇、苦瓜、番薯等。

  2、防止感染发热可用绿豆、油菜、 香椿、芋艿、地耳、苦瓜、百合、鲤鱼、马兰头、泥鳅等。

  3、保护消化系统功能可用甜菜、杨梅、山药、薏苡仁、萝卜等。

  4、多食有益于利胆和抗癌的食品,如荞麦、薏苡仁、猴头菇、豆腐渣、金针菜、海参、无花果、芝麻、沙棘等。

  三、胆囊类癌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5)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护理】

【治疗】

  预防:

  1.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

  2.对于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妇女,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更应追踪检查,发现病情有变化应及早进行治疗。

  3.积极治疗癌病变前,迟早社除可能引起癌变的诱因,如积极治疗胆囊炎,对于有症状的胆结石或较大的结石要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检查】

  如出现胆道梗阻,则血中胆红素升高。

  大约60%的病人在接受B超检查时均可发现胆囊内有低回声的占位病变,直径一般在2cm以下。

【鉴别】

  本病需和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胆囊腺肌增生及胆囊癌相鉴别。B超检查胆固醇性息肉常多发、有蒂,呈强回声。炎性息肉单发或多发,体积常<1.0cm,呈中等回声。腺瘤样息肉单发或多发,体积为0.5~2.0cm,和胆囊类癌不易鉴别。胆囊腺肌增生症是胆囊的增生性改变,特点是过度增生的胆囊黏膜间肌层陷入。造影时,在胆囊顶部有局限的充盈缺损,但有造影剂进入其中央。胆囊癌和本病难以鉴别。

【并发症】

  个别患者因肿物过大或靠近胆总管而引起肝外胆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