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2-11-01 18:50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此骨骺分离多因跌倒时,上肢外展及前屈、外旋及内旋等关系,暴力沿肱骨向上传导作用于骺板或肱骨解剖颈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上端骨骺在18岁前尚未闭合时,该处解剖学结构较为薄弱,可因作用于肩部的直接暴力,或通过肘、手部向上传导的间接暴力而使骨骺分离。外力较小时,仅使骨骺线损伤,断端并无移位。作用力大时,则骨骺呈分离状,且常有一个三角形骨片撕下。视骨骺端的错位情况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前者指骨骺端无移位者;后者指向前成角大于30°,且前后移位超过横断面1/4者,多为年龄较大之青少年。

【症状】

  年龄多在18岁以下,个别病例可达20岁。

  1.肿胀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淤血。

  2.疼痛 尤以活动上时为甚,同时伴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

  3.活动受限。

  主要根据外伤史、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X线片所见等进行诊断。无移位者则依据于骨骺线处的环状压痛、传导叩痛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应注意,此型最易漏诊。

【饮食保健】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吃哪些对身体好?

  1、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2、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3、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饮食资料为网友共享,无经过医生审核,仅供参考。

【护理】

  预后

  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积极的功能锻炼,预后尚可。

【治疗】

  预防: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X线片可显示骨折及移位。

【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可能并发肱骨头缺血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