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胃恶性淋巴瘤(胃何杰金病,胃何杰金氏病,胃淋巴瘤,原发性胃淋巴瘤)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30 07:29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胃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于某些病毒的感染有关;恶性淋巴瘤病人被发现有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故推测可能在某些病毒的感染下,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和失调而导致发病。另外,胃淋巴瘤起源于黏膜下或黏膜固有层的淋巴组织,该处组织不暴露于胃腔,不直接与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接触,因此其发病原因与胃癌不同,因而更可能与全身性因素引起胃局部淋巴组织的异形增生有关。

  近年来胃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Parsonnet等发现胃恶性淋巴瘤,包括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患者其HP感染率为85%,而对照组仅为55%。提示Hp感染与胃淋巴瘤的发生相关。临床微生物学与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胃黏膜MALT的获得是由于Hp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的结果。Hp的慢性感染状态刺激了黏膜内淋巴细胞聚集,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如IL-2等造成了胃黏膜内淋巴滤泡的增生,为胃淋巴瘤的发生奠定了基础。MALT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而根除Hp的治疗能使MALT消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Bayerdorffer E等报道对33例同时有原发性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的Hp胃炎病人进行了根治Hp的治疗,结果发现80%以上的病人在根除Hp感染后,肿瘤可完全消失。而进展期肿瘤或向高度恶性移行的肿瘤对治愈Hp感染无反应,进而提示原发性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的发展可能与Hp慢性感染有关。但单纯根除Hp治疗对于胃MALT淋巴瘤的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研究。关于胃酸低下或缺乏与胃淋巴瘤的关系仍不确定。

  (二)发病机制

  胃恶性淋巴瘤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多见于胃体和胃窦部、小弯侧和后壁。病变通常较大,有时可呈多中心性。开始常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可以逐步向两侧扩展至十二指肠或食管,亦可逐渐向深层累及胃壁全层并侵及邻近的周围脏器,并常伴胃周淋巴结转移,因反应性增生可以有明显的区域性淋巴结肿大。

  1.大体形态特征 其肉眼所见与胃癌不易区别。Friedma把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大体形态分为下列几种:

  (1)溃疡型:最为常见,此型有时与溃疡型胃癌难以区别,淋巴瘤可以呈多发溃疡,但胃癌通常为单个溃疡。淋巴瘤所致的溃疡较表浅,直径数厘米至十余厘米不等。溃疡底部不平,可有灰黄色坏死物覆盖,边缘凸起且较硬,周围皱襞增厚变粗,呈放射状。

  (2)浸润型:与胃硬癌相似。胃壁表现胃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浸润肥厚,皱襞变粗隆起,胃小区增大呈颗粒状。黏膜和黏膜下层极度增厚,成为灰白色,肌层常被浸润分离,甚至破坏,浆膜下层亦常被累及。

  (3)结节型:胃黏膜内有多数散在的小结节,直径半厘米至数厘米。其黏膜面通常有浅表或较深的溃疡产生。结节间的胃黏膜皱襞常增厚,结节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常扩展至浆膜面,呈灰白色,境界不清、变粗,甚至 可形成巨大皱襞。

  (4)息肉型:较少见。在胃黏膜下形成局限性肿块,向胃腔内突起呈息肉状或蕈状。有的则呈扁盘状,病变质地较软.其黏膜常有溃疡形成。

  (5)混合型:在一个病例标本中,同时有以上2~3种类型的病变形式存在。

  2.组织学特征

  (1)高分化淋巴细胞型:成熟的淋巴细胞增生,通常不具有恶性细胞的组织学特征。

  (2)低分化淋巴细胞型:淋巴细胞显示不同程度的未成熟性,这种类型大致相当于原先属于大细胞或淋巴母细胞性的淋巴肉瘤。

  (3)混合细胞型:含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而不以哪一种细胞为主的肿瘤增生,这些肿瘤通常呈结节状。

  (4)组织细胞型:有组织细胞不同时期的成熟与分化的肿瘤增生。

  (5)未分化型:没有按组织细胞或淋巴细胞系统明显分化的原始网织细胞的肿瘤增生。

  3.病理组织学分类

  (1)组织学分类:胃恶性淋巴瘤其细胞组成主要分为3型,即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与霍奇金病。以淋巴肉瘤为最多见。Gonnors报道74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其中淋巴肉瘤41例,网织细胞肉瘤29例,霍奇金病4例。

  (2)免疫学分类(lukes and collins):根据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将恶性淋巴瘤分为U细胞型(非B非T细胞、即未定型细胞)、T细胞型、B细胞型、M细胞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这种分类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清楚地识别大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属B细胞型,大多数低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属B细胞型;T细胞型多为高度恶性,且具很强的侵犯性,霍奇金病多属此型;U细胞型则恶性程度更高,对化疗不敏感。

  4.临床分期 确定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地了解病变范围、肿瘤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须作纤维胃镜、B超、CT或MRI等检查,以了解肿瘤对胃、邻近腹腔脏器及淋巴结等浸润情况。目前最普遍地采用Ann Ar-bor分期法或其他改良方法。

  在ⅢE和Ⅳ期病变中,要区分原发性胃淋巴瘤与继发性胃淋巴瘤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急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胃部受侵犯的百分率相当高。

【症状】

  1.症状 症状极似胃癌。

  (1)腹痛:胃恶性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资料显示,腹痛发生率在90%以上。疼痛性质不定,自轻度不适到剧烈腹痛不等,甚而有因急腹症就诊者。最多的是隐痛和胀痛,进食可加重。最初的印象一般是溃疡病,但制酸剂常不能缓解。腹痛可能是恶性淋巴瘤原发性损伤周围神经或肿大淋巴结压迫所致。

  (2)体重减轻:约占60%。为肿瘤组织大量消耗营养物质和胃纳差摄入减少所引起,重者可呈恶病质。

  (3)呕吐:与肿瘤引起的不全幽门梗阻有关,以胃窦部和幽门前区病变较易发生。

  (4)贫血:较胃癌更常见。有时可伴呕血或黑便。

  2.体征 上腹部触痛和腹部包块是最常见的体征。有转移者可发生肝脾肿大。少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体征。

  临床初诊时误诊率极高,文献报道达8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本病发病率低,致使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警惕性;二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中特异性征象不多。

  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Dawson(1961年)标准:

  1.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2.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

  3.胸片中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4.除胃及区域淋巴结受累外,无肠系膜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受侵犯。

  5.肿瘤不累及肝脾。

  据此,确诊需在术后方能做出。故凡遇上腹疼痛伴发热、体重显著减轻者;上腹痛按消化性溃疡治疗长期不能奏效者;上消化道出血经久不止,并伴频繁呕吐者,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必要时考虑剖腹探查。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治疗】

【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1.大体形态 分为溃疡型、多发性结节型、息肉型和混合型,与胃癌难以区别。晚期病例表现为巨大的脑回状改变,类似肥大性胃炎。

  2.组织学类型 大多数原发性胃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T细胞性淋巴瘤少见,霍奇金病则属罕见。

  3.分化程度 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性淋巴瘤以黏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MALT淋巴瘤又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两个亚型。

  (1)B细胞性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特点是:①肿瘤主要由中心细胞样细胞(CLL)组成。肿瘤细胞中等偏小,核稍不规则,染色质较成熟,核仁不明显,很像小裂核细胞。②肿瘤细胞侵犯和破坏被覆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形成黏膜上皮损害。③肿瘤内常见淋巴滤泡结构或反应性淋巴滤泡。肿瘤细胞浸润固有膜、黏膜下层和肌层,并常累及肠系膜淋巴结。④免疫组化示:CD21、CD35、CD20、bcl-2常阳性,CD5、CD10为阴性。低度恶性的MALT淋巴瘤首先要与胃良性淋巴组织增殖相鉴别。良性淋巴组织增殖除成熟的淋巴细胞以外,常混有其他炎症细胞;常出现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往往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许多病例有典型慢性胃溃疡病变;局部淋巴结无淋巴瘤改变。免疫组化显示多克隆淋巴细胞成分。

  (2)B细胞性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在低度恶性MALT淋巴瘤内有较明显的高度恶性转化灶,表现为瘤细胞变大,核不规则增加和带有核仁的转化淋巴细胞样细胞(中心母细胞),核分裂象多见,或可见Reed-Stemberg样细胞。

  胃恶性淋巴瘤由于较少见,其病史和症状又缺乏特征性,因此诊断颇为困难,一旦诊断明确时病变常已较大。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从发病到诊断明确的时间通常较长,有文献报道约50%的病人超过6个月,约25%超过12个月。虽然诊断较困难,只要通过仔细的检查和分析,还是有可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目前胃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有:

  1.X线钡剂检查 是诊断胃淋巴瘤的主要方法。虽然X线检查常不能提供明确的恶性淋巴瘤诊断,但对于80%以上的胃部病变,可通过此项检查而被诊断为恶性病变,从而作进一步检查。

  胃恶性淋巴瘤在X线钡剂检查下的表现常常是非特异性的。常累及胃的大部分,且呈弥漫型和浸润型生长,多伴有溃疡形成。如X线所见中有多数不规则圆形的充盈缺损,似鹅卵石样改变,则有较肯定的诊断价值。此外,若见到以下迹象也应考虑胃淋巴瘤可能:多发性恶性溃疡;位于胃后壁、小弯侧大而浅的溃疡;充盈缺损或龛影周围出现十分肥大的黏膜皱襞;胃壁增厚、僵硬,但蠕动尚能通过;肿块较大,胃外形变化不明显,亦不引起梗阻;肿瘤扩展越过幽门累及十二指肠。 

  2.纤维内镜检查 为了在术前明确淋巴瘤的诊断,纤维胃镜检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胃镜所观察到的胃淋巴瘤的大体类型常与胃癌相似。因而不易从这些肿瘤的大体表现作出诊断,确诊仍须依靠活组织检查。如果是黏膜下病变,就难于从黏膜下方的肿瘤获得阳性的组织标本,故其活检的阳性率常不如胃癌高。胃镜下可见胃恶性淋巴瘤有黏膜皱襞肥大及水肿或多发性表浅的溃疡,须与肥厚性胃炎及凹陷性早期胃癌相鉴别。有时某些溃疡型的恶性淋巴瘤可暂时愈合而与胃溃疡病难以区别。如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溃疡性病变,则可通过直视下的细胞刷法或直接钳取肿瘤组织做活检获得确诊。

  3.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graphy) 通过超声内镜可清楚显示胃壁各层组织,从而可见胃淋巴瘤之浸润情况,该技术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检查可达83%的敏感率及87%的阳性率。同时可明确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

  4.灰阶超声和CT检查 可见胃壁呈结节状增厚,可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对治疗的反应。表现为腹部肿块的胃淋巴瘤,超声检查可助诊断。

【鉴别】

  胃淋巴瘤的临床症状常与胃癌或胃溃疡相似,须注意鉴别诊断。

  1.胃癌 除病理以外,临床上胃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确有一定的困难,但胃淋巴瘤的主要特点为:①平均发病年龄较胃癌轻;②病程较长而全身情况尚好;③梗阻、贫血和恶病质较少见;④肿瘤质地较软,切面偏红;⑤肿瘤表面黏膜完整或未完全破坏。

  2.假性淋巴瘤 另外,组织学上应注意与良性的假性淋巴瘤区别,二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均极为相似。在组织学上,淋巴网状细胞的肿块中呈现一混合的感染浸润,成熟的淋巴细胞及其他各种感染细胞同时出现在滤泡组织内,并且与普遍存在的瘢痕组织交错混合在一起。仔细寻找真正的生发中心有重要意义,常可借此与淋巴细胞肉瘤区别。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