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6-29 09:23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以前认为,胃隔膜的发生与胚胎期原肠的再通有关,即Tandler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胚胎6周后消化道上皮发生增殖,使管腔闭塞成实性索状体,尔后,该索状体内出现空泡化,继而空泡融合,管腔再通。如在发育过程中幽门部停止在实性索状体阶段或该部空泡化不全,则形成胃隔膜。但现在有人认为,在胃的发育过程中不存在Tandler增殖阶段,幽门隔膜的形成是由于局部内胚层组织过度增生的结果。
(二)发病机制
根据部位的不同,胃隔膜分为胃窦型和幽门型。
胃隔膜一般位于幽门以上1~7cm,隔膜由黏膜和黏膜下层组成,隔膜两面均覆有正常黏膜。隔膜厚度2~3cm,柔软但有韧性。无孔的隔膜可造成幽门完全梗阻,见于新生儿。有孔的隔膜,该孔位于隔的中央或偏于一侧,大小2~3cm,可耐受人工扩张,见于儿童和成人。
按临床表现分为如下2型。
1.无孔隔膜 见于新生儿,表现为完全性幽门梗阻,生后不久即出现频繁的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往往有呼吸困难、发绀和流涎过多等现象。患儿出生后可排出少量胎便,但以后都无大便排出。体格检查可发现上腹部膨胀,可见胃中、下腹部平坦或凹陷呈舟状。
2.有孔隔膜 见于儿童和成年人。根据隔膜孔径大小的不同,其梗阻的程度和发病迟早各异。病人多自出生后即有呕吐,呈间歇性发作。呕吐常发生在进食后,呕吐物多未消化,不含胆汁。病人常在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或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往往在呕吐后症状缓解。病人常因食欲差而有体重不增或体重下降。如梗阻不严重,体格检查多无特殊发现。
胃隔膜的诊断困难。当新生儿有频繁呕吐不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时,应当考虑此病。无孔的胃隔膜钡剂检查可发现幽门完全梗阻。有孔胃隔膜的临床表现和X线发现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不易鉴别。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可排除X线假阳性结果。
X线检查,胃的大小正常,可见胃充气、扩张并有液平面。由钡餐检查,可见距幽门1~2cm处狭窄区,钡餐检查,可见距幽门1~2cm处狭窄区,钡剂可通过,然后出现正常的幽门及十二指肠。若2个隔膜,可见十二指肠的上部又扩张(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