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乳糜腹(乳糜性水腹)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58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乳糜腹的病因复杂,有先天性乳糜腹和后天性乳糜腹两类。

  先天性乳糜腹是腹腔淋巴管先天性异常所致,即胸导管、肠系膜淋巴总干或乳糜池等处发育不全、缺如、狭窄等致使肠淋巴管内压增高,扩张及破裂,或有先天性裂隙。

  后天性乳糜腹可因外伤或手术损伤了淋巴干管导致乳糜腹的发生;腹腔内的感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后可继发乳糜腹;肿瘤或纤维束带压迫可使淋巴管阻塞,远侧淋巴管淤滞、扩张、破裂,形成乳糜腹。

  在文献报道中乳糜腹致病原因的比例有差异。有人统计56例患儿的病因:先天性占39%;其次为特发性(31%),继发于腹内感染者15%,外伤性者12%,肿瘤(3%)。作者经历的手术治疗患者19例,外伤者2例(10.5%),腹内感染者2例(10.5%),7例于术中找到漏乳糜的裂口,均为1岁内婴儿,提示为先天性者,占36.8%,其余约一半的病例原因不明。

  (二)发病机制

  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作用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它们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后,被机体合成甘油三酯,然后以乳糜微粒形式进入淋巴管,构成乳糜液的主要成分。乳糜液通过肠系膜淋巴管流入乳糜池,再汇入胸导管,然后进入颈部无名静脉。故小肠淋巴管、乳糜池及胸导管中的淋巴液呈白色乳状液、无臭,呈碱性反应,比重为1.010~1.021,静置后可分3层,上层乳状,中层水样,下层为白色沉淀。白细胞计数约为5×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培养无细菌生长。

  乳糜液漏出进入腹腔刺激腹膜炎发生无菌性化学性炎症改变,腹膜及肠系膜充血、水肿、肥厚,肠壁浆膜下布满白色细小弯曲的乳糜管条纹,肠管苍白。组织学检查:腹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被覆一层炎性渗出物,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并散在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呈慢性增生性腹膜炎改变。

【症状】

  本病可表现为急性腹膜炎型和慢性腹膜炎型。

  1.急性腹膜炎型 少见,多于大量进食,特别是脂肪餐后4~6h发病,为乳糜液突然急速进入腹腔导致的急性化学性腹膜炎。表现为急性腹痛,最初腹痛范围广泛,位置不定,有时为绞痛,并逐渐加剧。伴有恶心、呕吐,腹部膨胀,全腹压痛或局限性压痛,常表现为右下腹或左下腹局限性压痛和肌紧张。早期肠鸣音亢进,晚期肠鸣音减弱。常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或溃疡病穿孔。

  2.慢性腹膜炎型 乳糜液缓慢漏入腹腔,对腹膜刺激较轻,炎症反应也较轻,无明显腹膜刺激症状。表现为腹部逐渐膨隆,体重下降或不增,乳糜性腹泻,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腹部检查可见腹胀、腹壁静脉怒张,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液体震颤感阳性。有的可见阴囊积液,或阴囊及下肢水肿。

  腹腔穿刺抽出乳糜样腹水是最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根据腹水性质、白细胞计数、细菌学检查等的特点。

【饮食保健】

先供给低脂肪、中链脂肪酸、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护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治疗】

【检查】

  腹腔穿刺抽取乳糜样腹水进行检查。

  1.腹水性质 乳白色,碱性,比重1.010~1.021,静置后分层;苏丹脂肪染色呈阳性反应。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腹水白细胞计数约为5×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

  3.细菌学检查 无细菌生长。

  常用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

  1.腹部B型 超声检查可发现大量腹水。

  2.淋巴管造影 不但可以确定病因,还可确定淋巴漏孔的部位和范围。

【鉴别】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并发症】

  乳糜液含有丰富的营养,长时间地大量丢失会致机体低蛋白血症,并易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