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脾囊肿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06-29 08:44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寄生虫性囊肿 由棘球绦虫属的包虫囊构成,由幼虫经血进入脾内发育生长成寄生虫性囊肿,囊内壁无衬覆上皮,囊内含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及坏死组织, 2%的棘球蚴病中可有脾包虫囊肿,常与肝、肺棘球蚴病并存,在我国北方畜牧地区可见。

  2.非寄生虫性囊肿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肿

  (1)真性囊肿: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和淋巴管囊肿等,它与假性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内壁被覆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其中表皮样囊肿多见于青年,常为单发性,最大直径可达31cm,囊内液体多达4000ml,色质浓稠,为淡红色或褐色,可有胆固醇结晶;病理形态可见,囊内壁衬以鳞状上皮,基底膜平整,无表皮钉突,无皮肤附属器。而表皮样囊肿来源不明,可能为胚胎期胃背侧系膜或中肾管的细胞误入脾内发育而成;其病理所见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附属器,为皮肤全层结构,可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等,囊内可有白细胞、脂肪小体和胆固醇结晶。

  (2)假性囊肿:较真性囊肿多见,约占非寄生虫囊肿的80%,囊肿多为单房性,可有外伤史,囊肿可以很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

  (二)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症状】

  寄生虫脾囊肿以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B超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等。

  脾囊肿的诊断常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脾包虫性囊肿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牧区,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通常并不困难。

  脾脏表皮样囊肿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健康体检或在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就诊时发现腹部肿块,触之紧张,可有痛感,略有弹性,可活动,吸气时也可移位。B超、CT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等均能较正确的协助诊断,但有时需要剖腹探查证实。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检查】

  脾包虫性囊肿化验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包虫囊液皮内试验(Casoni皮肤敏感试验)呈阳性反应。

  B超常作为脾脏囊肿的首选检查,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占位,内为无回声暗区;而CT、MRI等对进一步了解脾脏囊肿形态、大小、数目,囊腔与囊壁的特点,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有重要价值。对诸如脾脏皮样囊肿(畸胎瘤)、内皮细胞性或间皮细胞性囊肿等极为罕见的脾脏囊肿必要时可通过动脉造影等协助诊断。

【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包括如囊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感染等。表皮样囊肿破裂后可导致急性腹膜炎或严重的肉芽肿性炎症,后者可能是由于囊内容中所含胆固醇和其他化学物质刺激而引起,临床上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