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9 16:15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前者原因不明,发病率占10%~20%,这些病人中有曾患过周围静脉炎如游走性静脉炎等。后者常继发于:①肝硬化或肝外压迫引起门静脉充血和血液淤滞;②腹腔内感染如化脓性阑尾炎、盆腔炎等;③某些血液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口服避孕药等所致的高凝状态;④腹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创伤,病情严重,往往伴有休克;⑤腹腔恶性肿瘤直接压迫阻断肠系膜静脉血流;⑥先天性凝血功能异常,如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陷症、遗传性蛋白质C缺陷症、遗传性蛋白质S缺陷症等,此种多见于年轻患者,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二)发病机制

  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可向远近端蔓延。在受累肠区的静脉回流完全受阻时,肠管充血水肿,浆膜下呈点状出血,逐渐扩散呈片状出血、直至肠管的出血性坏死。大量血性液体从肠壁和肠系膜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心肺功能衰竭等。且静脉急性闭塞尚可反射性引起内脏动脉的痉挛和加速血栓形成,加速肠坏死过程。静脉血栓形成多数只累及一段空肠或回肠静脉,较少造成全小肠坏死。但血栓易再形成,因此易复发,有时须行多次手术治疗。

【症状】

  起病缓慢,从数天到数周不等。临床表现似急性肠系膜缺血,且表现与症状不相对应。

  1.全腹疼痛 早期仅有轻度全腹痛或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约27%患者腹痛可能超过30天以上。腹部检查,虽有剧烈的腹痛,但体征轻微。

  2.全腹膜炎 随着病情的进展,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肠功能严重障碍,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伴有呕吐,可有腹泻及血便,血便较动脉闭塞更为多见。体检:可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

  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1.病史 常有门静脉血流淤滞、高凝或血管损伤的诱因,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充血性心衰、蛋白质C和S缺乏、凝血因子异常、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脾切除术后、脱水等。

  2.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出现症状与体征不符的急腹症症状,即严重剧烈的腹痛而体征轻微;伴有频繁呕吐、血性便等。

  3.辅助检查 CT和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示在静脉血栓形成时显示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可帮助排除肠系膜动脉阻塞性疾病。

【饮食保健】

【护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治疗】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升高,提示血液浓缩。

  3.血清磷酸盐、淀粉酶及肌酐磷酸激酶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4.血清乳酸盐测定 阳性率可达85.1%~91.4%,但往往出现在动脉性缺血和肠坏死后,对本症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5.血气分析 PH下降、SB下降、BE呈负值,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提示有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6.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显示大小肠积气或气液平面。

  (2)CT扫描:可显示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正确率在90%以上。

  (3)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动脉造影只能提供本病的间接征象。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静脉相对诊断具有较大意义,少数患者可以显示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形成,而大部分则表现为静脉相延迟或无静脉相。

  7.彩色多普勒 可早期发现肠系膜血管内的血栓,特别是门静脉内有血栓时阳性率可达100%。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易受肠内气体的干扰,对检查者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

  8.腹腔穿刺 可有血性液体抽出。

【鉴别】

  本病须与急性胰腺炎、肠套叠、消化道穿孔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肠管坏死为本病的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