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10:20浏览:
次
(一)发病原因
一般继发于腹膜后脏器的炎症或穿孔,尤其是腹膜后前间隙内的消化道部分。部分继发于血源性感染,少数发病原因不明。
1.胆道穿孔 胆总管下2/3段位于腹膜后间隙,结石嵌顿压迫胆总管壁导致其坏死,或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时损伤胆总管,可使胆汁漏出并引起胆源性腹膜后脓肿。
2.十二指肠外伤或后壁溃疡穿孔 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位,遭受损伤或溃疡穿孔后如诊断治疗延误,大量消化液可积聚在腹膜后间隙并继发感染引起腹膜后脓肿。手术探查对十二指肠损伤的漏诊以及对十二指肠破裂手术处理不当,可引起十二指肠瘘并导致腹膜后间隙的严重感染。此外内镜检查或插管时(包括鼻胆管引流)也有可能造成十二指肠后侧的微创,尤其内镜检查时难免要发生扭转、压迫等现象,更易造成十二指肠不同程度的创伤,十二指肠液就有可能渗漏到腹膜后,导致腹膜后间隙感染。
3.结肠炎、损伤穿孔 升结肠和降结肠位于腹膜后,其炎症、外伤穿孔均可引起腹膜后感染并常形成腹膜后脓肿。
4.阑尾炎 尤其阑尾位于回结肠系膜后或盲肠后位者,阑尾炎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治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继而扩散形成腹膜后脓肿。
5.肾周炎、肾周脓肿扩散或肾外伤尿外渗等引起腹膜后感染,继而形成腹膜后脓肿。
6.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胰腺及胰腺周围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后,极易向胰周侵犯,可到达小网膜囊、肠系膜根部、双侧肾周间隙、结肠后区、骼窝,乃至整个腹膜后间隙,是腹膜后脓肿最常见原因之一。雷道雄等报告在1993~2000年收治经B超或CT检查证实的腹膜后脓肿约23例,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8例,约占78.3%。
致病菌多来自大肠和泌尿系,主要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感染。
(二)发病机制
由于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特点,腹膜后感染和化脓易于扩散,而且抵抗细菌的能力较腹膜腔为差,是腹膜后脓肿发生的生理因素。腹膜后间隙感染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3条。
1.直接侵入 如肾痈、肾表面脓肿等直接侵入腹膜后间隙的周围组织导致的脓肿。
2.周围组织或器官感染的蔓延,如直肠感染引致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可以沿腹膜后间隙向上蔓延。
3.经血行和淋巴途径扩散到腹膜后间隙的感染如败血症。但很少见。
临床症状
腹膜后脓肿的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与腹部体征不符,全身症状重,腹部体征轻。主要表现有:
1.原发疾病症状与体征。
2.全身中毒症状 多数病人常出现畏寒、高热,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甚至核左移。
3.局部症状 腹痛、腹胀、腹泻、呕吐、腰背部剧痛、肠麻痹。腰大肌强直征,腹部肿块,肋腰部过敏,坠积性水肿,腹膜刺激征较轻或不明显是本病的特征性体征。
诊断
由于腹膜后脓肿多继发于腹膜后脏器的炎症、外伤穿孔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疾病,少数继发于手术后,其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性病变和手术后状态掩盖,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结合以下几点应考虑本病:
1.临床特点 病人除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尿急、尿频,以及与腹部体征不符的全身中毒症状,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有腰大肌强直征。
2.血象 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核左移。
3.B超或CT检查 B超显示腹膜后低回声声影,在其引导下穿刺抽出脓性积液即可明确诊断。但由于外伤、炎症可致肠胀气,而腹膜后间隙感染可使腹胀进一步加重,可影响B超检查的准确性。因此,对B超多次检查阴性而无其他原因的感染来源者,不应轻易排除本病,应尽早行CT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和定位腹膜后脓肿。
4.临床上不少腹膜后脓肿病人病情隐匿,表现为原发疾病病情稳定甚至无明显不适,但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时应想到本病,此点亦常常是腹膜后脓肿诊断的惟一线索。
1、腹膜后脓肿吃哪些对身体好:
1)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A、B族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苹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
3)要为病人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如瘦肉、鸡肉、鸽汤等。
2、腹膜后脓肿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不利于伤口愈合食物比如獐肉、腐乳、葱、辣椒、韭菜等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感染、不利于伤口愈合,应忌食。
2)忌烟、酒忌、腻、油煎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核左移,甚至出现中毒性颗粒。
2.尿常规检查 脓肿侵及肾脏、输尿管或膀胱时尿液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1)腹平片:可显示异常的腰大肌阴影,脊柱侧突,肾轮廓消失或软组织块影。
(2)胸片:可见膈肌抬高,呼吸动度减弱或固定,胸腔积液或肺底部不张。
(3)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肾固定,肾充盈缺损或输尿管移位。
(4)钡剂消化道造影:可显示内脏移位,如有消化道穿孔可见钡剂外渗,据统计有此异常征象者占38%~90%。
2.B超检查 可显示腹膜后低回声声影以及脓肿的大小及范围。有学者报告,该检查敏感性约67%。
3.CT扫描 对腹膜后脓肿的诊断和定位具有极大帮助,其敏感性可达100%,尤其对多发性脓肿的诊断、再次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范围的确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腹膜后间隙部位深在、腔隙大、组织疏松,一旦发生感染病灶易于向潜在间隙蔓延扩散。
1.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 脓肿侵及肾脏、输尿管或膀胱时可出现尿急、尿频脓尿等泌尿系感染症状。
2.腹腔脏器和组织的弥漫性感染 脓肿可破溃于胸腔、腹腔、纵隔、前腹壁、腰大肌、臀部或股部等,引起脓胸、腹膜炎等化脓性病变。
3.消化道出血或肠瘘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腹膜后脓肿者由于胰腺后方、横结肠及小肠系膜根部、肾周间隙等范围广泛侵犯,腹膜后弥漫性病变内含有大量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和细菌毒素,除可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外,常致胃肠道出血和肠瘘等。
4.ARDS和急性肾衰 腹膜后弥漫性病变时,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和细菌毒素的大量吸收,可引发机体弥漫性凝血、出血、肾功能衰竭甚至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