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25 08:41浏览:
次
受伤机制有:
①直接作用:一定强度的单向力量直接作用于心前区造成损伤,或可伴之胸骨和肋骨骨折的刺伤。
②间接作用:腹部遭受突然挤压,大量血液骤然涌入心脏和大血管,腔内压力剧增,引起破裂性损伤。
③减速作用:高速运动的人体突受减速,因惯性作用,心脏可冲撞于前胸壁或脊柱上,或因不等同的减速而使心脏发生扭转,引起损伤。
④挤压作用:心脏被挤压于坚硬的胸骨与脊柱之间而受伤。
⑤爆震作用: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心脏所致损伤。
心脏钝性伤可起引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损伤,包括:
①心包损伤,挫伤或破裂。单纯心包破裂很少见,一般合并于心脏其他部位损伤。
②心肌挫伤,从小片心外膜或内膜下出血淤斑(心肌震荡),直至全层心肌的撕裂、出血、水肿和坏死等。
③心脏破裂:大多数发生在受伤即刻,引起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极少数为伤后数日或数周后由于心肌挫伤区的软化、坏死而发生延迟性破裂,在病情相对平稳后突发严重胸痛和心包填塞。
④创伤性心内间隔缺损:多为室间隔破裂,发生机制类似于心室破裂,在舒张末期和收缩早期心腔充盈和瓣膜均关闭时突受暴力使心脏压力骤升而引起的间隔撕裂,或断之心肌挫伤后的软化坏死所致延迟性穿孔。
⑤瓣膜损伤:以主动脉瓣最多,撕裂或穿孔,其次为二尖瓣,常为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原有心脏疾病者,如主动脉瓣二瓣化或马凡氏综合征等,更易遭受损伤。
⑥冠状动脉损伤:多为左冠前降支裂伤。
⑦创伤性室壁瘤:为心肌挫伤后坏死或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真性室壁瘤。
对前期闭合伤患者出院后要定期随访。胸部闭合伤中,严重心肌挫伤在后期(1~2月内)少数病例可以出现心包积液,或心肌挫伤区形成室壁瘤或突然破裂造成心包填塞,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出院后必须定期随访,注意后期处理。
(1)心包穿刺:对具有典型Beck三联征者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和暂时性治疗手段,但存在较危险并发症,而且心包腔内血块凝结时,可出现假阴性,故临床采用心包穿刺应慎重。
(2)床旁超声心动图:可节省检查时间,不仅能准确测量心包内积血,还可了解心内结构及胸腔和腹部合并伤情况,应作为首选辅助检查。
(3)X线检查:单纯心肌挫伤很少阳性体征,心电图检查诊断价值较大,表现为ST段抬高和T波倒置低平。多为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和阵发性房颤。危重病人多于卧位摄片,但不易鉴别纵隔及心影增大的程度,且增加检查时间,应免做X线检查。
(4)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和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1和LDH2有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