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恶性脑膜瘤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12:02浏览: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暂无相关资料。

  (二)发病机制

  恶性脑膜瘤生长快,肿瘤多向四周脑内侵入,使周围脑组织胶质增生。随着反复手术切除,肿瘤逐渐呈恶变,最后可转变为脑膜肉瘤。其中良性脑膜瘤中的血管母细胞瘤最常发生恶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将脑膜瘤分为4级,其中3级为恶性脑膜瘤,4级为肉瘤。分级的依据有6个标准:细胞数增多,结构消失,核多形性,有丝分裂指数,局部坏死和脑组织受侵犯。这6个标准除脑受侵犯外,每个标准又分为4级,即0~3级,脑受侵为1分,无为0分。总分在7~11为3级属恶性脑膜瘤,>11分为4级属肉瘤。也有人认为脑膜肉瘤不属脑膜瘤。恶性脑膜瘤病理特点是细胞数增多,细胞结构减少,细胞核多形性并存在有丝分裂,瘤内有广泛坏死。

  恶性脑膜瘤可发生颅外转移,主要转移至肺(占35%)、骨骼肌肉系统(17.5%)以及肝和淋巴系统。转移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此外,肿瘤侵犯静脉窦、颅骨、头皮,也可能是造成转移的原因。另外,恶性脑膜瘤也可经脑脊液播散种植。有人认为,恶性脑膜瘤的转移至少占脑膜瘤的1/1000。

【症状】

  恶性脑膜瘤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良性脑膜瘤,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其他部位,尤其是后颅窝少见。因此恶性脑膜瘤的病人更易出现偏瘫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脑膜瘤的常见症状如癫痫、头痛等在恶性脑膜瘤中常见,但病程较短。

  根据临床表现,CT及MRI的改变,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良性脑膜瘤诊断一样并不十分困难。

【饮食保健】

【护理】

【治疗】

  手术尽量全部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防治恶性脑膜瘤。

【检查】

  恶性脑膜瘤在CT的表现为肿瘤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可出现蘑菇征,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信号不均匀。周围水肿明显,没有钙化。增强后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易侵犯脑组织和颅骨。MRI的T1和T2像恶性脑膜瘤都为高信号。有时颈内动脉向肿瘤供血比较明显。

【鉴别】

  注意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与良性脑膜瘤相区别,最后的确诊需病理学的检查。

【并发症】

  如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1.颅内出血或血肿 与术中止血不仔细有关,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此并发症已较少发生。创面仔细止血,关颅前反复冲洗,即可减少或避免术后颅内出血。

  2.脑水肿及术后高颅压 可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

  3.神经功能缺失 与术中损伤重要功能区及重要结构有关,术中尽可能避免损伤,出现后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