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4-24 07:15浏览:

【病因】

  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这些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症状】

  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节、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饮食保健】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5.脑出血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6.活血通络汤配方: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 10g,三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 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

  二、高血压性脑出血吃哪些对身体好?

  1、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2、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3、长期饮用混合奶(鲜牛奶600毫升,浓米汤350毫升,鸡蛋2个,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盐3克)

  4、为预防便秘, 应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 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

  5、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 使血液稀释。晚餐要清淡。晚睡前﹑晨起时, 饮1~2杯温开水。

  6、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三、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 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

  2、忌吃生冷食物,因为,过量的冷饮食品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易诱发脑溢血。

  3、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4、忌高盐。脑血栓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5、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6、忌肥甘,戒烟酒。

【护理】

  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半小时测一次,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有血肿腔引流的病人应观察引流量颜色,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

  3、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4、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21/13kPa(160/100mmHg)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5、不能进食者术后3-5天开如鼻饲,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特别用激素患者,应注意有无腹胀、血下降、肠鸣音亢进。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止血药。

  6、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

  7、其它同术前护理。

【治疗】

  预防本病谨记如下事项:

  1.高血压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定期检查,确诊后就应坚持服药治疗。

  2.调情志:乐观情绪,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3.戒烟酒: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酒。

  4.择饮食: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

  5.避劳累: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6.防便秘:大便燥结,排便用力,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也可做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按摩。

  7.不蹲便:蹲便时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屈曲,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就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而坐便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可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8.防跌倒: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壁较脆弱,跌倒后会发生颅内血管破裂的危险。因此,行动时要特别小心。

  9.动左手: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医学研究表明,脑溢血最容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所以防范脑溢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在早晚时分,用左手转动两个健身球,帮助右脑半球的功能正常发挥。

【检查】

  脑CT、磁共振扫描对诊断最有帮助,不仅可以早期确诊,而且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鉴别】

  1、昏迷病人应与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主要详细询问病史,体征以及CT、脑脊液等检查。

  2、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 、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3、与其他脑血管病鉴别如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发病过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并发症】

  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并发症不同,常见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