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系统解剖的泌尿系统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9-17 09:58浏览: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 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等,由循环系统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尿的质和量常常随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对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电解质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肾功能发生障碍,代谢产物蓄积于体内,改变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则产生相应的病变,严峻时可出现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肾kidney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左右各一,在脊柱的两侧贴于腹后壁。新鲜肾呈红褐色肾的大小因人而异。正常成年男性平均长约10cm,宽5cm,厚4cm,平均重量为134~148g。一般女性肾略小于男性。肾可分上、下端,内、外侧缘和前、后面。肾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凸,朝向前外侧;后面较平,贴靠腹后壁。外侧缘凸隆;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称为肾门renal hilum。肾门长约2—3cm,宽1.4~2.5cm。出入肾门的结构合称肾蒂renal pedicle。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从上向下依次为肾动 脉、肾静脉和肾盂。因下腔静脉位于中线右侧,致使右侧肾蒂较左侧的为短,在肾手术时可造成一定的困难。肾门向肾内续于一个较大的腔,称为肾囊 renal sinus,由四周的肾实质围成,内含肾动脉、肾静脉的主要分支和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

前面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可见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肾皮质renal ocrtex主要位于浅层,富含血管,新鲜标本为红褐色,肉眼可见密布的细小颗粒(相称肾小体)。肾髓质renal medulla位于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许多小的管道组成,它们形成15~20个锥形的肾锥体renal pyramids,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renal papillae。有时2~3个肾锥体合成一个肾乳头。乳头的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为乳头孔 papillary foramina肾形成的尿液由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为肾柱renal columus。

肾窦内约有7~8个呈漏斗状的肾小盏minor renal calices,小盏的边缘附着于肾乳头基部,包统肾乳头,以承接排出的尿液。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major renal calices,肾大盏约2~3个,再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约呈漏斗状的肾盂renal pelvis。肾盂出肾门后,向下弯行,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肾盂的形态有变异,以二支型最多,占74%;次为三支型,占12%;较膨大的为壶腹型,占6%;介于分支型与壶腹型之间的外形较扁窄,为中间型,占8%。

(一)肾的位置

正常成年人的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脊柱的两侧,贴靠腹后壁的上部。肾的长轴向外下倾斜,男性肾的上端距正中线的距离:左侧为4.2cm,右侧为4.0cm;下端距正中线的距离:左侧为5.5cm,右侧为5.7cm。肾的高度,左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缘,下端平第3腰椎下缘,即右肾低于左肾。第12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肾门约平第1腰椎平面,距正中线约5cm。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脊肋角)。在某些肾疾病患者,叩击或触任此区可引起疼痛。正常时肾的位置可随呼吸和体位而上下移动,幅度约为2—3cm。肾的位置一般女性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新生儿的则更低,甚至可达髂嵴四周。

肾的毗邻:肾后面上1/3借膈与肋隔隐窝相邻,肾手术时应注重勿伤胸膜。肾后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相邻。肾前面的邻接左、右不同:右肾邻十二指肠、肝右叶和结肠右曲;左肾邻胃、胰、空肠、牌和结肠左曲。两肾上端均紧邻肾上腺 。

(二)肾的被膜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包统。

1.纤维囊fibrous capsule为贴附于肾实质表面的薄层致密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内含少量弹力纤维。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在病理情况下,则与肾实质发生粘连,不易剥离。肾破裂或肾部分切除时,需缝合此膜。

2.脂肪囊adipose capsule为纤维囊外周的脂肪组织,在肾的边缘处脂肪较多,并通过肾门与肾窦内的脂肪组织相连续。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的保护作用。

3.肾筋膜renal fascia位于脂肪囊的外周,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统肾和肾上腺。在肾的上方和外侧,两层互相融合。在肾的下方两层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在肾的内侧,前层延至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前面与对侧肾筋膜前层相续连,后层与腰大肌筋膜融合。肾筋膜向深面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于纤维囊,对肾起固定作用。

肾的正常位置靠多种因素来维持,肾被膜、肾血管、肾的毗邻器官、腹内压以及腹膜等对肾均起固定作用。肾的固定装置不健全时,可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

肾与肋骨和椎骨的关系

肾和输尿管

横断面

(一)肾段的概念
肾动脉在肾实质的分支按一定的节段分布。一个段动脉分布一定区域的肾组织。一个肾段动脉所分布的这部分肾组织称为一个肾段renal segment。每个肾分为5个肾段。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各段动脉分支之间无吻合,一个段动脉出现血流障碍时,它所供给的肾段即可出现坏死。了解肾段,对肾疾病的定位和部分切除术有实用意义。
(二)肾的异常
肾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形态、位置、数目等方面的异常或畸形。 常见的有:①马蹄肾:左右两肾下端互相连接形成马蹄铁形;②多囊肾:由于胚胎时肾小管与集合管不相通连,液体贮留于肾小管内,致使膨大成囊状;③双肾盂及双输尿管:如输尿管芽末端分二支,则形成双肾盂;④单肾:一侧肾缺如或发育不全称为单肾;⑤低位肾:于胚胎早期,肾原位于盆部,随着胎儿的发育逐渐上升至腰部,若发育停滞,即可成低位肾,可位于髂窝或小骨盆腔内。

马蹄形肾




肾异位

先天性多囊肾

输尿管ureter为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长度平均男性为26.5cm,女性为25.9cm,管径约为0.5~0.7cm。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输尿管有较厚的平滑肌层.可作节律性的蠕动,使尿液不断地流入膀胱。如因结石阻塞而过度扩张,可产生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疼痛即肾绞痛。

输尿管的行径与分段:输尿管按行径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输尿管自肾盂下端起始后,在腹后壁腹膜的深面,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达小骨盆入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和右髂动脉起始部的前面,此段称为腹段。从骼血管入盆腔,先沿盆侧壁向下向后,越过盆壁血管神经的表面,约在坐骨棘水平转向前内侧穿入膀胱底的外上角,这一段称为盆段。在女性,输尿管经过子宫颈的外侧,阴道穹侧部的上方,距子宫颈约1.5~2cm,此处有子宫动脉横过其前上方;在男性有输精管越过输尿管下端的前方。输尿管自膀胱底的外上角,向内下斜穿膀胱壁,于输尿管口 ureteric orifice开口于膀胱,此部称为壁内段,长约1.5~2.0cm。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增高,将壁内段压扁,管腔闭合,可防止膀胱中的尿液返流入输尿管。由于输尿管的蠕动尿液仍可不断地进入膀胱。若壁内段过短或其周围的肌组织发育不良时,也可出现尿返流现象。

输尿管的狭窄部: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②与骼血管交叉处;③壁内段。这些狭窄处常是输尿管结石滞留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