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acidosis,RTA)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14:35浏览:

     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acidosis,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03-重吸收障碍和(或)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①慢性高氯性酸中毒;②电解质紊乱;③肾性骨病;④尿路症状等。特发性者为先天缺陷,多有家族史,早期无肾小球功能障碍。继发性者可见于许多肾脏和全身疾病。


RTA一般分为4个临床类型:①远端肾小管酸中毒(RTA—1);②近端肾小管酸中毒(RTA—Ⅱ);③混合型或Ⅲ型肾小管酸中毒(RTA—Ⅲ);④高钾型肾小管酸中毒(RTA—Ⅳ)。


I型肾小管酸中毒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者见于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隐性遗传和特发病例。继发者可见于很多疾病,如肾盂肾炎、特发性高γ—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素性肺泡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特发性高钙尿症、肝豆状核变性、药物性或中毒性肾病、肾髓质囊性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碳酸酐酶缺乏症等。
[发病机制]
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导致远端肾小管排泌H+和维持小管腔液—管周间H+梯度功能障碍,使尿液酸化功能障碍,尿pH>6,净酸排泄减少。正常情况下远曲小管HC03—重吸收很少,排泌的H+主要与管腔液中Na2HPO3交换Na+,形成NaH2P04,与NH3结合形成NH4+。H2PO4—与NH4+不能弥散至细胞内,因此产生较陡峭的小管腔液—管周间H+梯度。
I型RTA病人不能形成或维持这个梯度,故使H+储积,而体内HC03—储备下降,血液中Cl—代偿性增高,发生高氯性酸中毒。由于泌H’障碍,Na+—H+交换减少,必然导致Na+—K+交换增加,大量K+、Na+被排出体外,造成低钾、低钠血症,病人由于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致使骨质脱钙、骨骼软化而变形,骨质游离出的钙可导致肾钙化或尿路结石。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病例 可在出生后即有临床表现。
2.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患儿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生长发育迟缓。尿pH值>6。
3.电解质紊乱 主要为高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病人出现全身肌无力和周期性麻痹。
4.骨病 常表现为软骨病或佝偻病,出牙延迟或牙齿早脱,维生素D治疗效果差。病人常有骨痛和骨折,小儿可有骨畸形和侏儒等。
5.尿路症状 由于肾结石和肾钙化,患儿可有血尿、尿痛等表现,易导致继发感染与梗阻性肾病。肾脏浓缩功能受损时,病人还常有多饮、多尿、烦渴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①血浆PH值、HC03—或C02结合力降低;②血氯升高,血钾、血钠降低,血钙和血磷偏低,阴离子间隙正常;③血ALP升高。
2.尿液检查 ①尿比重低;②尿pH值>6;③尿钠、钾、钙、磷增加;④尿氨显著减少。
3.HC03—排泄分数(FEHC03—)6,具有诊断价值。尿pH6者,即可诊断dRTA,确定诊断应具有:①即使在严峻酸中毒时,尿pH也不会低于5.5;②有显著的钙、磷代谢紊乱及骨骼改变;③尿铵显著降低;④FEHC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