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儿童忧郁症的分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12-18 12:43浏览:

儿童忧郁症的分类
 
(1)急性忧郁。这类患儿在发病前带有明显精神诱因,如父亲或母亲突然死亡,突然患重病而需离开父母去住院。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仅在精神诱因出现之后,才突然呈现明显的忧郁症状。某女,12岁,暑期赴爷爷、奶奶处度假,突然听到家乡地震,而且父母均在地震中不幸身亡,她立即出现急性忧郁反应,惊恐,焦虑不安,失眠,紧张,大声哭喊,拒食,用头撞墙,扬言与父母一起身亡,认为活着毫无意义。急性忧郁症状持续2周,经住院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
 
(2)慢性忧郁。起病缓慢,而精神刺激是长期存在并重复发生的。慢性忧郁患儿病前多表现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性强,很孤独。某男,15岁,父亲患有忧郁症,情绪消极悲观,多次企图自杀,均被发现未遂。他从小得不到父爱,胆小,害羞,经常闷闷不乐。父亲几次自杀行为,均给他带来深刻影响。久而久之,他也出现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常失眠,做恶梦。由于思想不易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他认为活着没有意思,还是死去的好。经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
 
(3)以身体不舒服为主诉的忧郁。如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肠绞痛、胸闷气促、食欲不振等心身疾病,但这些不适,查不出相应的躯体病因,而在详细查询中,采用心理检查方法,才能发现其忧郁情绪。某女,13岁,她一向学习成绩优秀,在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时,由于大意漏做一道数学应用题,以一分之差未考上重点中学。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感到恶心想吐,腹胀难受,不思进食。两天后吃了一碗面,突然面色发白,出汗,阵阵腹痛,经过检查未发现肠胃系统疾病。以后每逢家人谈及这次未能进重点中学一事,她均有上述类似发作。这种忧郁反应主要表现在躯体方面,故往往易被误诊。
 
学龄前儿童有自卑心理者占2%左右,有忧郁情绪者占0.3%左右,而学龄期儿童发生率还要高些,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儿童心理问题。若患儿平时情绪不稳定,经常有自我贬低观点,家长要注意防止儿童自卑心理的发生。若出现睡眠不好,社交活动减少,对学习态度改变,不愿上学,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精力减退,食欲不佳,或带有身体不舒服感,这时要警惕忧郁情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