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儿科疾病 > 文章内容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防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1-11-29 09:21浏览: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是起病于6~15岁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由于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6~18岁和成年时期,所以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还较为少见,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起病愈早,程度愈严重。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很复杂,目前尚未搞清楚。但众多研究提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心理社会因素起诱发作用,不良个性特征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条件。病儿的病前个性特征表现为:内向、孤僻、怕羞、好幻想、思维缺乏逻辑性。
 
因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儿童的认知功能不成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尚不发达,因而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与成年人有一定差异。起病早期,病儿表现精神委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昏、头痛、失眠、学习成绩下降、给人的印象聪明活泼的小孩逐渐变得孤独、退缩、与亲人疏远,还可表现为胆小恐惧、无故哭闹、脾气暴躁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幻视,例如看到鬼怪或奇怪色彩等;出现自言自语现象,言语重复,单调或爆发性言语;有的甚至出现模仿动作、刻板动作等表现。
 
例:有一个6岁女孩,其父患有精神病,对她漠不关心。她平时性格胆怯,不敢独自外出。在幼儿园喜欢一个人玩,也不和小朋友在一起。5岁时逐渐言语减少,害怕去幼儿园,有时无故发脾气大哭,有时独站墙角不语。6岁起出现自言自语,独自哭泣。其母叫她吃饭,患儿重复讲:“娟娟(她的名字)吃饭。”有时突然惊叫,指着墙说:“老虎来了。”经医生诊断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3个月后好转。
 
年龄较大的患儿,早期常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成绩下降、并常伴有情绪改变和强迫动作。有的表现为性格改变,如调皮捣乱、惹是生非、游荡和破坏等,易被误认为顽劣儿童。如仔细观察,可发现有痴呆行为、被动或表情呆滞等症状。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并不多见,必须经医生诊断方可确定。
 
治疗效果总的说来比成人差,没有明显遗传因素者疗效较好。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娱乐活动有助病儿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