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8岁女孩,自幼娇生惯养,性格倔强好胜体质较差。
某日因哮喘发作,次日上体育课没有力气,老师不知实情责备了她几句,她当即与老师顶起来,情绪很激动。其后老师责令她写检查,她不服。回家后又被家长责怪。为此,很感委屈而哭泣。
第二天夜里,口服敌敌畏自杀,被家人发现后送医院抢救。昏迷醒后立即出现精神不正常,重复讲:“做人没有意思,还是死了的好”,“一点不讲道理”。而且伴有阵发性吵闹,胡言乱语,时哭时笑。这孩子被诊断为:“心因性精神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痊愈。
心因性精神病是由于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而引起的精神异常,又称反应性精神病。这些精神刺激因素可以是使病人惊恐或威胁性的事件,如自然灾祸、亲人的突然死亡等;也可以是持久而沉重的内心矛盾和情感负担,如父母不和睦对小孩的刺激,以及生活中的不幸遭遇等所引起的。
精神刺激是否致病,取决于它的性质和强度,以及所引起病人情感反应或内心矛盾的深度。后者和病人的性格心理特点有关。此外和病人当时健康状态有关,例如当患慢性躯体疾病以及过度疲劳状态时,比较容易患此病。
上述女孩所受到的精神刺激是很常见的,为什么别的孩子同样受到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患疾病,她却会患心因性精神病呢?
这存在内在因素,她的个性特点是脾气倔强而情绪不稳定,又加上哮喘发作,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精神刺激就易患此病。
为预防此病,家长对孩子必须从培养健康的性格着手,对小孩绝对不能百依百顺,娇生惯养。要培养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经得起表扬,也要经得起批评。从小就能正确对待和善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坚强而愉快的精神状态,这些对预防心因性精神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