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适应障碍的原因
(1)环境因素:主要指一些特殊的心理刺激,如父母因离婚等原因远离孩子,亲人丧亡,随家人迁移远方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或受当地人歧视等。或者因学习负担过重,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下,父或母犯罪被捕。
(2)个人因素:主要是指个人适应能力的强弱。适应能力的强弱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躯体健康水平,认知能力,过去经历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和技巧,人际关系的好坏,遭遇困难时别人的关心和支持情况等。
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常会受到家庭的压力和别人的歧视,因而容易碰到心理社会刺激。只会读书,别的什么都不会(都由家长包了)的儿童,即使学习成绩好,但适应能力并不一定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所以成绩好而不能活学活用,仍旧不能解决问题。
适应是相互的,相互关系好就越来越适应,相互关系不好,就越来越不适应。子女很乖,父母会给予更多的爱,还可以增加父母之间的感情,因此环境越来越好,儿童的心理发展就顺利。
子女如果不乖,父母就可能没耐心了,甚至采取粗暴的教育态度,父母之间也可能因此相互埋怨而造成感情紧张,家庭不和谐,对少儿的心理发展也就不会顺利。尽管如此,对幼儿来说,父母应担负更多的责任,对青少年来说,也应该使之明确自己的一份责任。只要求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不努力去适应环境,这也是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
(3)综合因素:多由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
如果仅是环境恶劣,而个人适应性很强,不一定会产生适应障碍,有时甚至会成为促进其艰苦奋斗获得巨大成就的动力。如果适应能力很差,而环境很顺利,也不一定会发生适应障碍。但儿童所处的环境,大多是由父母创造的,如果失去了父母的“保护伞”,以后还是可能出现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