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06-23 08:02浏览:
次
【打卡自测】
1.【A1型】肝癌早期诊断首选以下哪项检查:
A.B超
B.CT
C.AFP
D.MRI
E.肝穿刺活检
2.【A1型】肝癌中晚期最常见的体征为:
A.肝区疼痛
B.腹水
C.消瘦
D.黄疸
E.肝大
3.【A2型】男,50岁,15年前检查乙肝两对半示HBsAg(+),2个月前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查体:右腹部扪及肿块,质地坚硬,表现凹凸不平,移动性浊音阳性。检查:AFP 500ng/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硬化
B.门脉高压症
C.病毒性乙型肝炎
D.原发性肝癌
E.继发性肝癌
【参考答案】C、E、D
可以看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为肝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
一、肝癌的临床表现
(1)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隐匿,中晚期可见:
①肝区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为肝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②肝大:为中晚期最常见体征,见肝区肿块呈进行性增大(肋下可触及),质硬,表面不平,边缘不规则;
③黄疸,常为梗阻性;
④腹水,血性常见;
⑤全身表现可有消瘦、低热、食欲不振、乏力等;
⑥伴癌综合征,见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
(2)并发症:
①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患者一般有肝炎后肝硬化史,可有出血表现(面色苍白、头晕、出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体格检查可触及压痛性血肿,有轻度肌紧张;
②其他常见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
二、肝癌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 特点 |
甲胎蛋白(AFP) |
(1)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早期诊断敏感性高(早期确诊); (2)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测复发有重要作用; (3)AFP>400ng/ml,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可诊断肝癌; (4)AFP逐渐升高不降或>200ng/ml持续8周可诊断肝细胞癌; (5)肝内胆管细胞癌AFP多正常(<25μg/L) |
肝穿刺活检 | 确诊可靠,大量腹水与梗阻性黄疸者禁忌使用 |
B超 | 检出>1cm肿瘤,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增强CT | 诊断和治疗重要手段,可检出1cm左右肝癌,检出率>80% |
CT肝动脉碘油造影 | 肝癌定位诊断最敏感,能显示直径2mm的微小肝癌 |
MRI | 肝癌与血管瘤鉴别的首选检查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1)目前诊断小肝癌最佳方法; (2)肝动脉行DSA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正确率>90% |
三、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
原发性肝癌=肝炎肝硬化病史+临床表现(肋下触及肝区质硬、凹凸不平肿块)+两种影像学检查(病灶>2cm)/一种影像学检查(病灶>2cm)及AFP>400ng/ml/肝脏活检阳性。
(二)治疗
1.手术治疗
肝癌早期首选手术切除,部分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用于一般状况良好肝功基本正常或轻度受损且无肝外转移者。
(1)根治性切除术:适应证为单发的向肝外生长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肿瘤包膜完整,周围界限清楚;单发的微小肝癌及小肝癌;肿瘤结节少于3个的局限性的多发肿瘤。
(2)姑息性肝切除术:适应证包括①多发性肿瘤≥3个(一般3~5个),侵犯相邻2〜3个肝段或半肝内;②肝内大肝癌或巨大肝癌,边界较清楚,未侵犯第一、二肝门,正常肝组织代偿性增大占全肝的50%以上;③有淋巴结转移者以及周围脏器受侵犯者。
2.局部治疗
(1)射频消融术(RF)/微波消融:适用于肿瘤直径≤3cm者。
(2)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其适应证为肿瘤直径≤3cm者,尤其针对直径≤2cm的肿瘤。
(3)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肿瘤或巨大肿瘤或并发黄疸、腹水以及肝功能差不可手术者,是目前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常用方法。
3.放疗与化疗
【试题练习】
1.【A1型】肝癌中晚期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
A.射频消融术
B.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
C.放疗
D.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E.化疗
2.【A2型】男,62岁。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2个月。乙型肝炎病史8年。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肋下2cm,触及质硬的结节,移动性浊音阳性,该患者手术治疗的禁忌证为:
A.肿瘤直径小于4cm
B.明显腹水
C.多发性肿瘤
D.合并肝硬化
E.巨大肝癌
【参考答案】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