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06-23 07:47浏览:
次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
致病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草绿色链球菌 |
发病率 | 1/3 | 2/3 |
发热(最常见) | 高热寒战 | 弛张热 |
心脏杂音 | 多变的心脏杂音 | 几乎都有 |
Roth斑、Osler结节 | 少 | 多 |
Janeway损害 | 多 | 罕见 |
动脉栓塞 | 脑栓塞最常见,右心内膜炎以肺栓塞多见 | |
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 脾大、贫血 | |
并发症 | 心力衰竭(最常见)、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 | |
诊断 | 先天性室缺病史+寒战高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Roth斑、Osler结节、Janeway损害)+血培养(确诊)、超声心动图(赘生物) |
检查 | 血培养 | 超声心动图 |
特点 |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可帮助明确IE诊断: 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可检出<5mm的赘生物,敏感性达95%以上 ②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可检出50%~75%的赘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