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华医学网
发布时间:2020-06-23 07:45浏览:
次
在考试中,尿液检查常为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的主要依据,在泌尿系统这一章节的题目中常常会在题干中出现各类尿液检查的结果,需要答题者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相应诊断。为此,我们需要知道各类别尿液检查的正常值以及异常情况所代表的意义。为此,中公教育的专家讲师给大家进行相关总结。
一、蛋白尿:尿蛋白持续>150mg/d,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蛋白排泄量为30~300mg/d。大量蛋白尿是指尿蛋白>3.5g/d(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二、血尿:
1.镜下血尿:离心后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
2.肉眼血尿:每1L尿中含有血量>1ml,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
3.常见原因:泌尿系统任何部位的出血都可造成血尿,临床可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前者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后者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核、结石、创伤及肿瘤。
4.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鉴别:
肾小球源性血尿 |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
全程血尿、无痛性血尿、尿中无凝血,可见红细胞管型、变红细胞为主(>70%)以及伴有肾小球疾病表现 | 红细胞未遭受挤压,正常红细胞为主,变形红细胞<50% |
三、管型尿:蛋白质或细胞成分在肾小管内凝固、聚集,形成圆柱形蛋白聚体。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引起。
管型尿的分类及意义:
分类 | 临床意义 |
透明管型 | 正常人偶见,增加见于剧烈运动、肾实质病变 |
红细胞管型 | 急性肾小球病变(“红球”) |
白细胞管型 | 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白盂”) |
上皮细胞管型 | 急性肾小管坏死 |
颗粒管型 | 肾实质病变 |
蜡样管型 | 慢性肾衰竭(“蜡样衰”) |
脂肪管型 | 亚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脂肪综”) |
肾衰管型 |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出现于慢性肾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
注:此表格大家重点掌握常考疾病的特点即可(已加粗),可用口诀辅助记忆(“红球蜡样衰,白盂脂肪综”)。
四、白细胞尿(也称脓尿):新鲜尿离心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白细胞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白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五、细菌尿:清洁外阴后无菌技术下采取的中段尿标本,涂片每个高倍镜视野均可见细菌,或培养菌落计数超过105个/ml,多提示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