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肿瘤-2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8-03-21 09:11浏览: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

  1、局部:压迫,阻塞;出血,感染。

  2、全身:激素

  二、恶性:

  1、局部:压迫,阻塞;破坏组织结构,溃疡,穿孔;出血,感染;疼痛。

  2、全身:激素影响,发热,恶病质。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

核分裂像

无或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

少见

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转移

不转移

可转移

复发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织;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恶病质

  一、分化程度:

  1、良性: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2、恶性:分化差,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二、核分裂:

  1、良性: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

  2、恶性: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

  三、生长速度:

  1、良性:缓慢

  2、恶性:较快

  四、继发性改变:

  1、良性:较少发生坏死,出血

  2、恶性: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

  五、生长方式:

  1、良性: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2、恶性:浸润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

  六、转移:

  1、良性:不转移

  2、恶性:可有转移

  七、复发:

  1、良性:很少复发

  2、恶性:较多复发

  八、对机体影响:

  1、良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

  2、恶性: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良性肿瘤:

  1、来源组织名称+瘤

  2、瘤形成特征+来源组织名称+瘤

  二、恶性肿瘤:

  1、癌:上皮来源的恶性瘤

  2、肉瘤: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瘤

  三、特殊命名原则:

  1、以人名命名的恶性瘤

  2、肿瘤名称前加“恶性”两字

  3、以母细胞命名的恶性瘤

  第七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

  一、上皮性肿瘤:

  (一)良性:起源组织之后+瘤

  1、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移行上皮等被覆的部位,称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移行上皮乳头状瘤。

  2、腺瘤:

  (1)囊腺瘤:由于腺瘤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的结果。常发生于卵巢。

  (2)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多见于结肠、直肠粘膜。呈息肉状。绒毛状腺瘤恶变机率高。

  (二)恶性:起源组织之后+癌

  1、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有些部位和通过鳞状上皮化生,在此基础上发生鳞癌。大体上常呈菜花状。镜下,分化好的鳞癌可出现角化珠或癌珠,细胞间桥。

  2、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深层组织,但很少转移,对放疗敏感。

  3、移行上皮癌:发生于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的移行上皮。分级越高,恶性越强。

  4、腺癌:多见于胃肠、胆囊、子宫体等。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结构、核大小不一、核分裂象多见。

  粘液癌: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又称为胶样癌。常见于胃和大肠。

  镜下可见粘液池的形成。印戒细胞癌。

  (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某些有恶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

  (1)粘膜白斑

  (2)慢性宫颈炎及子宫颈糜烂

  (3)纤维囊性乳腺病

  (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8)肝硬化

  2、非典型增生(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指增生上皮呈现一定程度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可分为三级。

  3、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几乎累及全层,但未穿过基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