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2-14 07:10浏览:

一、癫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G40):部分性癫痫发作,全面性癫痫发作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上至少发作一次以上。

2.存在发作易感性:包括遗传、外伤、发热和动脉硬化等因素。

3.伴随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问题。

4.脑电图和或影像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

2.药物控制不佳或其他特殊癫痫综合征者可请神经外科会诊进行相应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40癫痫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脑电图,心电图;

4.头颅MRI(包括Flair相)或CT

5.有条件者可行相关血药浓度测定。

(七)药物选择。

1.常用口服抗癫痫药物:

1)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

2)二线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应依发作类型及以前用药及疗效情况选择抗癫痫药物。

3.药物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禁忌证、可能的副作用、特殊治疗人群(如育龄妇女、儿童、老人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来源和费用等。

1)局灶性发作: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全面性发作: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3)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4)肾功能损害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5)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

6)育龄期妇女患者:可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孕前3个月和孕初3个月每日加用叶酸5mg

7)老年患者:酌情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8)儿童患者:按公斤体重计算抗癫痫药物用量。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方案确定,可门诊随访。

2.有手术指征者转入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癫痫发作可能为非癫痫性发作,经住院检查和观察确认后,中止抗癫痫药物治疗并让患者出院。

2.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转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