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6-02-14 06:52浏览:

一、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ICD-10E53.801+ G32.001* /D51.901+ G32.001*),即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偶可累及视神经及大脑白质。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脊髓侧索、后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症状进行性加重,可伴有视神经或大脑功能损害表现。可伴有贫血或消化道症状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减少,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血清维生素B12/或叶酸水平多数降低,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正常。

2)脊髓MRI检查:颈胸段脊髓后索长条状T1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慢性阶段MRI表现可正常。

3)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波幅降低。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显示N20潜伏期及N20N13 CCT明显延长。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显示皮层潜伏期及上下肢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明显延长。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显示视神经受损。

4)骨髓穿刺检查(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增多。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维生素B12治疗:早期大剂量维生素B12治疗。甲钴胺5001000μg 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根据病情和维生素B12浓度在151个月后改为250μg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一次,连续30天。后续口服小剂量维持一般不小于1年,甚至终身服药。

2.叶酸治疗:叶酸缺乏患者予以叶酸,每日口服5mg,但不宜单独使用,以免病情加重。

3.铁剂治疗:血红细胞逐步增长患者可予以硫酸亚铁。

4.原发疾病治疗:胃酸缺乏患者予以胃蛋白酶、稀盐酸合剂等。

5.对症治疗:痛性感觉异常患者可予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苯妥英钠;肢体痉挛或肌张力高患者可予巴氯芬、氯硝西泮;有精神症状患者可予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

6.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814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53.801+ G32.001* /D51.901+ G32.00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编码。

2.不需要手术治疗的胃肠道疾病。

3.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4.无严重合并疾病或并发症(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清叶酸、维生素B12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4)腰穿脑脊液;

5)脊髓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胃液分析;

2骨髓穿刺检查;

3)神经电生理检查:EMGSEPMEPVEPBAEP

(七)选择用药。

1.维生素B12、叶酸。

2.铁剂(血红细胞逐步增长患者)。

3.胃蛋白酶、稀盐酸合剂(胃酸缺乏患者)。

4.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和苯妥英钠(痛性感觉异常患者)。

5.巴氯芬、氯硝西泮等(肢体痉挛或肌张力高患者)。

6.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症状患者)。

7.胃蛋白酶、稀盐酸合剂等原发性疾病治疗药物。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病情稳定。

2.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肠炎、胃炎等需要专科治疗。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进入ICU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