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理诊断入门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06-26 08:17浏览:

1.一定要和对应的正常组织学比对,发现差异,并对差异进行总结和提炼。

2.要学会观察标本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一些人为形态学改变,如固定不及时形成的组织退变、染色欠佳造成的图像不清等。

3. 诊断疾病时首先要区分开是肿瘤、炎症,还是变性。

4. 在具体诊断某器官的疾病时首先应考虑常见病与多发病,其次是少见病,最后才考虑罕见病。特别是少见病和罕见病的诊断标准要严格,诊断手段要尽量多用,最好找相关专家求证,只有这样方能获得准确诊断。

5. 当形态不典型、诊断困难时,看看大体,多部位取材,问问临床,查查资料,找人会会诊等都是提供有益的帮助。别忘了:典型中找不典型,有利于认识疾病;不典型中找典型,有利于诊断疾病;善于总结典型和不典型,有利于诊断经验的形成。

6.对疑难切片的认识过程建议如下进行:

A大体观察:从内到外(管腔),从外到内(实质器官)

B 镜下观察:先看组织结构,再看细胞形态4×---10×---20X ---40×

要客观、全面、本质,主要病变,典型病变从典型中找不典型,从不典型中找典型

C分析判断(理性认识):包括查资料和文献

只要严格按照上述程序进行,一般不会出大的偏差。要学习新知识,向任何人及书本上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三人必有我师”。
病理诊断的忌讳点:

1. 忌讳跟着临床诊断跑:迎合临床医生要求,符合临床诊断,不实事求是,不客观公正。

2. 忌讳闭门造车,个人对着镜下图像苦思冥想,仅凭一孔之见下武断结论。

3. 忌讳无个人主见、崇拜权威。

4. 忌讳不看文献、不看书,看着图谱发报告。

5. 忌讳不求甚解,不动态观察和思考疾病。

四、正确认识病理诊断:

1.仅代表病理医生对当时所取组织的几个切面图像观察所得出的个人判断。

2. 仅代表当时病理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

3. 病理诊断需充分结合临床方有意义和价值。

4. 病理诊断需要由临床的治疗反应和患者疾病的最终发展来检验。

5. 病理诊断是主观判断客观而得出的结论,不可能100%准确,病理诊断绝不是金标准——也没有金标准,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因看得更深入一些,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比临床医生的判断要高一些而已。


钟定荣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