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实验室诊断(3)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2 08:27浏览: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发病2~3内血清

发病2~3周后血清 +

 

+  

+

 

+ +

+ -

+ -

+ -

- -

- 1:8


1:32*

*此例的抗体效价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

  (二)中和试验(NT)在活体或活细胞内测定病毒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致病力的试验。试验时:①须先测出病毒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②随即取活病毒与被试血清按不同比例混合,放置1~2小时让其充分中和;③将病毒与血清混合液注入各组动物、鸡胚或组织细胞培养管内培养;④根据动物、鸡胚死亡数或细胞病变的管数,计算出百分比(%),然后再计算这些试验对象中的半数免于死亡或免于致病所需要的最少量血清(或最大量的病毒),就是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称为50%终点的中和效价)。诊断病毒性疾病时,须取病人双份血清同时做对比试验,病后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也必须超过病初血清4倍以上,才能确诊(表23-6)。用此法鉴定病毒时,须将病毒分别与免疫血清及血清正常血清(对照)混合做对比试验,免疫血清比正常血清多中和50~100倍剂量的病毒,才能断定是该病毒。、

表23-6 病人双份血清的病毒中和试验结果(组织细胞培养的中和试验)

试验病毒(用100个TCLD50)① 病人血清(取血时期)
活病毒+稀释血清对细胞致病② 50%终点血清中和抗体效价③ (血清稀释倍数) 1:5 1:10 1:20 1:40 1:80 1:160  

甲病毒 病初(2日) 0000 00++ ++++ ++++ ++++ ++++ 10(1:10) 病后(20日) 0000 0000 0000 0000 00++ ++++ 80(1:80

 说明:①TCID5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

  ②每种稀释度接种4支组织细胞培养管;0=未出现细胞致病作用;+=出现细胞致病作用。

  ③此例的病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比病初血清增高8倍,有诊断意义。

  病毒中和抗体的特异性高,持续时间久,以往受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血中可长期存在中和抗体,所以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免疫水平研究,但因试验方法繁杂,耗用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较多,故一般不作常规使用。

  (三)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HIT)某些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脑炎病毒等)能凝集红细胞,而抗体与这些病毒结合后却能阻止它们的凝集,若双份血清有≥4倍以上滴度增高,也可用于诊断这类病毒感染。本法简便、快速、经济、特异性高,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等。

  (四)lgM捕捉ELISA 特异性lgM出现于病毒感染的早期或病毒感染的活动期,因此可从急性期病人单份血清中检出特异性lgM,这是病毒感染实验室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实验中先用u链血清包被微培板孔,用以捕捉血清标本中的lgM类抗体,再加入特异性病毒抗原及酶标抗体以证实特异性lgM的存在。现已广泛用于病毒病的早期诊断。在先天性感染中,lgM检测有特殊意义,因l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发现抗病毒lgM提示为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