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3-22 08:32浏览:
次
一、概述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性交(95%)、输血、接吻、医务人员不慎被感染、母婴传播等。梅毒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二、基本病理变化血管炎和树胶肿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浆细胞恒定出现是本病的病变特点之一。
血管炎病变见于各期梅毒。
2.树胶样肿又称梅毒瘤。仅见于三期梅毒,可发生在任何器官。
树胶样肿
|
结核结节
|
|
别名
|
梅毒瘤
|
结核性肉芽肿
|
病原菌
|
梅毒螺旋体
|
结核分枝杆菌
|
中央
|
类似干酪坏死的凝固性坏死,不如干酪性坏死彻底,弹力纤维染色可见原有血管壁轮廓。
|
干酪坏死
|
周围
|
1.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
2.必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
3.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很少
|
1.类上皮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
2.外围:淋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
三、分期
1.一期梅毒:梅毒螺旋体进入人体后3周左右,形成硬性下疳,局部淋巴结肿大。
2.二期梅毒:下疳发生后7—8周,体内螺旋体再次大量繁殖,引起全身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和皮肤粘膜广泛梅毒疹。
3.三期梅毒(内脏损害期):感染后4—5年。累及内脏,特别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树胶样肿形成。
1)心血管主要侵犯主动脉,为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瘤。
2)CNS主要为中枢神经和脑脊髓膜炎,可导致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
3)肝脏主要为树胶样肿。
4)骨关节损害。
AIDS
1.AIDS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以全身性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性传播(70%)、血制品、注射器或医用器械、垂直传播、器官移植等。
3.潜伏期从感染病毒至出现症状约5年。
4.发病机制包括HIV感染CD4+T细胞和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
5.病理变化
(1)免疫学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感染混合感染或随机感染。
(3)恶性肿瘤最常见为Kaposi肉瘤(1/3)和NH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