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3-22 08:48浏览:
次
分期
|
肉眼
|
镜下
|
脂纹
|
动脉内膜点状或细条纹状的黄色微隆起
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分支开口处
苏丹III染为桔红色
|
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
纤维斑块
|
动脉内膜瓷白色不规则形隆起
|
病灶表面被覆大量胶原纤维构成的纤维帽,纤维帽下为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
|
粥样斑块
(粥瘤)
|
AS特征性病变
动脉内膜黄色隆起,表面白色硬组织,深部黄色粥样物质
|
纤维帽下大量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病变底部可见肉芽组织增生。
|
复合性病变
|
斑块内出血、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
|
|
发病原因
|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病变性质
|
变态反应性炎症
|
主要累及
|
全身结缔组织。
|
最常侵犯
|
心脏(最严重)、关节、血管等处。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有助诊断
|
危害
|
急性期(5~15岁)过后,常导致慢性心瓣膜病(20~40岁)。
关节炎不导致畸形。
|
病理特征
|
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形成
|
基本病理变化
|
三期(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1.变质渗出期(1个月):胶原纤维的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
2.肉芽肿期(2~3月):梭形Aschoff小体(风湿小体、风湿小结)形成
部位: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周围、心内膜下、皮下结缔组织
组成:中央为变性坏死的胶原纤维,围绕以吞噬细胞吞噬坏死物质后衍生而来的Aschoff细胞(毛虫细胞、枭眼细胞、风湿细胞),外围以少量纤维母细胞和T淋巴细胞
Aschoff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大,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大,圆形或椭圆形,1-2个,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于中央。
3.愈合期(2~3月):Aschoff细胞变为纤维细胞,Aschoff小体纤维化,梭形瘢痕形成。
|
|
风湿性心内膜炎
|
风湿性心肌炎
|
风湿性心外膜炎
|
累及部位
|
心瓣膜:二尖瓣最常见,其次是主动脉瓣
|
心肌间质
|
心外膜
|
病理变化
|
瓣膜闭锁缘疣状赘生物
白色血栓(相当于心瓣膜的附壁血栓)
|
心肌间质出现风湿小体
|
浆液性渗出
纤维素性渗出(绒毛心)
|
结局
|
慢性瓣膜病
(1)瓣膜狭窄:瓣膜增厚、相互粘连,瓣膜环硬化狭窄。
(2)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卷曲、缩短、穿孔,腱索缩短、粘连。
|
心肌间质瘢痕形成
心肌不易受损害
|
融解吸收
机化纤维化(缩窄性心外膜炎)
|
|
风湿性关节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累及关节
|
大关节:
膝、踝、肩、腕、肘
|
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
病理改变
|
滑膜充血肿胀,浆液渗出为主,易吸收
|
慢性增生性滑膜炎。
增生的滑膜覆盖关节软骨,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充满关节腔后,继发纤维化、钙化,引起永久性关节强直。
|
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