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03-22 08:49浏览:
次
|
大叶性肺炎
|
小叶性肺炎
|
病原菌
|
肺炎球菌(90%),毒力较强的1、3、7、2型
|
多种化脓菌:金葡、肺炎球、嗜血流感杆菌、克雷白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
|
病变特点
|
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化脓性炎
|
病变范围
|
起始于肺泡→肺段或整个肺叶
|
起始于细支气管→以肺小叶为单位灶性散布
|
肉眼
|
单侧肺,左肺、右肺下叶
|
双肺下叶和背侧,黄白色病灶,斑片状分布,
|
镜下
|
单侧肺受累,典型的四期表现,胸膜常受累,支气管不受累
|
1) 化脓性支气管炎
2) 肺泡腔内的渗出物花样多
3) 肺泡壁破坏及小脓肿形成
|
并发症
|
少见。肺肉质变、胸膜肥厚
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
多且严重。心衰、呼衰、脓毒血症、肺脓肿、脓胸
|
好发人群
|
青壮年
|
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往往作为合并症出现
|
预后
|
好
|
差
|
|
充血水肿期
|
红色肝样变期
|
灰色肝样变期
|
溶解消散期
|
病程
|
发病后1—2天
|
发病后3—4天
|
发病后5—6天
|
发病后7天
|
肉眼
|
肺肿大,暗红色
|
肺肿大,暗红色,质实如肝
|
肺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
|
肺质地变软
|
镜下
|
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肺泡内浆液性渗出
|
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渗出
|
1)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塌陷
2)纤维素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
1)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
2)纤维素溶解吸收
3)肺组织完全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
|
胸片
|
片状模糊阴影
|
大片致密阴影
|
大片致密阴影
|
恢复正常
|
临床
|
寒战、高热、白细胞升高,
|
发绀等缺氧症状
铁锈色痰
胸痛
|
全身症状减轻
缺氧症状缓解
粘液脓性痰
|
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
|
|
病毒性肺炎
|
致病菌
|
呼吸道常驻病毒:流感病毒(最常见),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
病理特征
|
1)肺泡间隔增宽:血管扩张充血,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2)肺泡腔内空虚
3)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
4)增生的上皮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是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核内嗜碱性。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胞质嗜酸性。麻疹病毒:胞核+胞质。
5)严重病例: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
临床
|
好发于儿童,秋冬季,临床表现变化大。易合并细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