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理学——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2 08:49浏览:

重点:
1.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三步曲: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癌
3.消化道的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
4.阑尾炎
内容:
慢性萎缩性胃炎
1.发生与HP感染有关
2.病变特点:
1)粘膜层萎缩变薄腺体减少,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粘膜层固有层见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上皮化生:a)假幽门腺化生:胃底胃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b)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出现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
消化性溃疡病
一、溃疡病的病因:胃液的消化作用,粘膜抗消化能力减低(HP)
二、病理变化
1.部位: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或后壁,小,直径<1cm。胃窦部小弯侧,直径<2cm。
2.溃疡底的4层(由浅入深):
1)炎性渗出物:少量白细胞、纤维素等
2)坏死组织
3)新鲜的内芽组织
4)陈旧的疤痕组织: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纤维的损伤及小球状增生
三、结局和并发症:
1.出血(10%~35%)
2.穿孔(5%),十二指肠球部多见
3.幽门狭窄(3%)
4.恶变(≤1%,胃溃疡多见)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痛)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阑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和阻塞
二、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
共同特点:阑尾壁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2.急性蜂窝织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见于阑尾壁各层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壁全层伴坏死
三、结局及合并症
1.大多手术治疗
2.部分转为慢性
3.细菌沿门静脉入肝形成肝脓肿。
病毒性肝炎
一、概述:是指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常见传染病。
二、各型肝炎病毒及其相应肝炎的特点
病毒
 
爆发型肝炎
癌变
转成慢性
传染途径
HAV
单链RNA
0.1%—O.4%
肠道
HBV
DNA
<1%
5%-10%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HCV
单链RNA
极少
>70%
同上
HDV
缺陷型RNA
3%—4%
<5%重叠感染80%
同上
HEV
单链RNA
20%
不详
肠道
HGV
单链RNA
不详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