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理学——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2 08:50浏览:

伤寒和其他肠道传染病
一、伤寒概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明显。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寒杆菌→胃→小肠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胸导管→血(菌血症)→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吞噬、繁殖→肝、脾、淋巴结肿大(以上10天是潜伏期)→大量细菌、毒素再次入血→败血症、毒血症。
2.胆囊内伤寒杆菌→肠→致敏的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强烈的过敏反应:坏死和溃疡形成。
三、病理变化
1.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
2.伤寒细胞是指巨噬细胞内吞噬了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
3.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成为具有病理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病变伤寒肉芽肿或称伤寒小结。
四、肠伤寒和其他肠道传染病的鉴别
 
伤寒
急性细菌性痢疾
肠结核
肠阿米巴
血吸虫性肠病
致病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结核杆菌
阿米巴滋养体
血吸虫虫卵
病变部位
是回肠末端
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
乙状结肠、直肠
回盲部
回盲部,升结肠
 
病变性质
急性增生性炎
急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
慢性肉芽肿性炎
变质(坏死)新炎
慢性肉芽肿性炎
特征性病变
伤寒肉芽肿
假膜和地图状浅溃疡
结核结节
组织溶解破坏及阿米巴滋养体
急性和慢性虫卵结节
溃疡特征及合并症
1.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长轴与肠管长轴平行
2.溃疡深,易合并出血、穿孔
1.地图浅状溃疡
2.多局限在粘膜层
3.多完全修复,不留后遗症
4.少数转为慢性后纤维性修复肠狭窄
1.溃疡呈横带状(半环形),长径与肠管长轴垂直
2.纤维性修复后易导致肠狭窄
1.烧瓶状,口小底大,位于粘膜下层
2溃疡间肠管粘膜正常
3.溃疡壁内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4.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微
5.合并症:肠穿孔、肠出血、肠腔狭窄、肝、肺、脑等肠外器官的病变。
不明显
特例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毒力较低的福氏、宋氏痢疾杆菌)
 
 
 
 
 
粪质少,粘液脓血便,血色鲜红
镜检脓细胞多
 
味腥臭,血色暗红
镜检红细胞多,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五、其他伤寒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脾、肝及骨髓肿大,可见伤寒肉芽肿和坏死灶。
2.心肌:心肌纤维可有颗粒变性、甚至坏死,中毒性心肌炎,相对缓脉。
3.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可发生颗粒变性。
4.皮肤玫瑰疹。
5.胆囊伤寒杆菌可在胆囊内大量繁殖,成为慢性带菌者。
6.并发症:肠出血、穿孔、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肠穿孔和肠出血为重要死因。
肠阿米巴病
一、概述: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经口感染,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的疾病。
二、病因
1.大滋养体(组织内型):吞噬红细胞而致病
2.小滋养体(肠腔内型):不能吞噬红细胞能吞噬细菌无传染性
3.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
随粪便排出体外死亡
包囊→胃→回盲部→小滋养体→结肠→大滋养体→小静脉→门静脉→肝→阿米巴肝脓肿
肠腔→小滋养体→包囊(传染性)
三、病变:见上
血吸虫病
一、概述
是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常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是虫卵引起的肝和肠的肉芽肿形成。所以虫卵造成主要病损。基本病理变化为虫卵结节。
 
急性虫卵结节
慢性虫卵结节
结核结节
别名
嗜酸性脓肿
假结核结节
结核肉芽肿
中央
多少不等的虫卵
卵壳碎片及钙化的死卵
干酪样坏死
外围
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棒状体(Hoeppli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