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理学——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2 08:51浏览:

重点:
1.肾小球肾炎:发生机制,病理分型和病变特点
2.肾盂肾炎;急性,慢性
3.肾细胞癌和肾母细胞瘤
4.膀胱移形细胞细胞
内容:
肾小球肾炎
类型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理特点
光镜
免疫荧光
电镜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GN
急性肾炎综合征
与1~3周前的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免疫复合物)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弥漫性增生,中性粒细胞浸润
IgG、C3沿GBM和系膜区呈颗粒状沉积
肾小球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质沉积
系膜增生性GN
蛋白尿,血尿,肾病综合征
不明
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增生
IgG、C3沿系膜区呈团块状沉积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膜增生性GN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I:免疫复合物
II:致密沉积物型
III:免疫复合物
 
系膜细胞和基质重度弥漫性增生,插入,基底膜增厚,双轨状
I:IgG、C3
II:C3,无免疫球蛋白
I:内皮下沉积
II:致密沉积物病
Ⅲ型:内皮上下均有沉积物
新月体性GN
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I:抗肾小球GBM肾炎
II:免疫复合物性GN
III:免疫反应缺乏型GN(ANCA)
新月体形成
I:线性IgG和C3沿GBM
II:颗粒状沉积
III:阴性
I:无沉积物
II:沉积物
III:无
膜性肾病
肾病综合征
免疫复合物
弥漫性GBM增厚,钉突形成
IgG、C3沿GBM颗粒状沉积
上皮下颗粒状沉积
微小病变
肾病综合征
基本正常
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慢性GN
慢性肾炎综合征
根据原病变类型
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根据原病变类型
根据原病变类型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炎肾炎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少见,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
上行性感染:主要途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诱因
尿道粘膜损伤,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机体抵抗力低下
病变性质
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化脓性炎
肉眼
肾盂粘膜充血,脓性渗出物被覆
肾实质内散在小脓肿
肾盂和肾盏粘膜粗糙,因瘢痕收缩而变形
双侧肾脏体积缩小,可见不规则瘢痕,
镜下
灶状肾间质化脓性炎,脓肿形成,肾小管坏死
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
临床表现
尿路刺激症。脓尿,菌尿,白细胞尿。全身感染症状
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肾小管功能不全
合并症
坏死性乳头炎
肾盂积脓
肾周围脓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
肾盂肾炎和肾小球肾炎地区别
 
肾盂肾炎
肾小球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