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实践技能 > 文章内容

病理习题(4)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3-21 21:10浏览:


101.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D
A. 核分裂象多见 B. 细胞多、间质少 C. 瘤巨细胞形成 D. 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E. 出血坏死
102.恶性肿瘤异型性不包括:C
A.细胞大小不一致 B.细胞核怪异 C.细胞浆嗜酸性
D.细胞核浆比例增大 E.细胞核分裂像增多
103.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要根据?C
A.肿瘤有出血 B.肿瘤有坏死 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D.肿瘤有溃疡形成 E.老年人、进行性消瘦
104.关于恶性肿瘤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组织结构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细胞无 B.组织结构和细胞都具有高度异型性
C.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组织结构无 D.没浸润性,也不转移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05.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细胞:C
A.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106.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A
A.组织来源 B.外在环境 C.内在因素 D.形成方式 E.以上都不对
107.病毒性肝炎肝细胞的基本病变中,哪项是错误的?C
A.肝细胞嗜酸性变 B.肝细胞水样变性 C.肝细胞嗜碱性变 D.肝细胞气球样变
E.肝细胞再生
108.下列除哪项外,其余均属于癌前病变?B
A.粘膜白斑 B.着色性干皮病 C.肝硬化 D.结肠多发性腺瘤 E.乳腺纤维囊性病
109.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的最重要机制是:C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B.肾小球吸收水钠增加 C.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淋巴回流障碍
110.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C
A. 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单核-巨噬细胞
111.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B
A.胃溃疡病 B.慢性萎缩性胃炎 C.先天性肠黏膜异位
D.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 E.肠型胃癌边缘胃组织
112.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E
A.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B.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单核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D.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113.体液大量丢失后如只补葡萄糖液,则易使机体发生: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慢性水中毒
【答案】B。各种体液的钠含量一般接近于血浆,大量体液丢失后若仅补充水或葡萄糖液,可导致机体发生低渗性脱水。
114.发热的病人如果过度通气则可以产生
A.高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答案】A。发热病人过度通气,大量水分经呼吸丢失,可产生高渗性脱水。
115.低渗性脱水的突出特点是:
A.明显口渴 B.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C.容易休克 D.早期尿量减少 E.ADH增加
【答案】C。
116.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变化的特点是:
A. 增强 B. 变化不明显 C. 先减弱后增强 D.先增强后减弱 E. 减弱
【答案】D。 pH7.40—7.20时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明显,心肌收缩力增强。但当pH小于7.20时,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被阻断,心肌收缩力则减弱。
117.输液不当引起发热的多见原因是
A. 过敏反应 B. 毒性反应 C. 病毒污染 D. 内毒素污染 E. 霉菌污染
【答案】D。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血浆、血液或其它生物制品时,患者有时可出现发热,多因输入物品中污染了细菌内毒素。内毒素耐热性高,一般常规灭菌方法难以消除。
118.寒战是:
A. 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B. 全身屈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C. 全身皮肤立毛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D. 全身伸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E. 全身皮肤立毛肌周期性的收缩
【答案】A。此时因屈肌、伸肌同时收缩,故不发生伸屈运动。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创伤愈合的类型有几种?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特点 组织破坏范围小,出血渗出物少,创缘整齐,
对合严密,无感染,愈合时间短(1-2周),瘢痕小 组织损伤范围大,创缘不整齐,渗出物多或伴有感染,愈合时间长,瘢痕大
举例 无菌手术切口 感染伤口
2.列表比较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的异同点。
发生条件 发生部位 肉眼病变 腐败菌感染 全身中毒症状
干性坏疽 动脉阻塞、
静脉通畅 四肢 干燥、皱缩、黑色、分界清楚、水分少 轻 轻
湿性坏疽 动脉、静脉
均阻塞 子宫、肠、阑尾、肺、胆囊等 肿胀、蓝绿色、分界不清、
水分多 重 重
3.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如何区分健康肉芽与不良肉芽?
【答案】肉芽组织的主要功能有: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伤口,接合其它组织缺损;③机化、包裹无生机组织和异物(血凝块、坏死组织)等。
健康肉芽呈红色,湿润,触之易出血。不良肉芽颜色苍白,水肿明显,有较多炎细胞浸润,使损伤愈合延迟,需及时清除。
4. 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有哪些?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较干燥、色灰白 质软、湿润、色灰红、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纤维组织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淋巴道 血道
5. 试述炎症的结局是什么?
【答案】(1)痊愈:包括完全愈复和不完全愈复。(2)迁延为慢性。(3)蔓延扩散:当反抗力下降,或病原菌毒力强或数量多时,病原菌大量繁殖,并向周围组织或全身蔓延扩散。包括①局部蔓延。②淋巴路蔓延。③血行蔓延。包括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病原菌。毒血症:细菌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败血症:细菌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除败血症表现外,可在全身一些脏器中出现多发性小脓肿。
6.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
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病理性核分裂像 不见 多见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 浸润性和外生性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转移 不转移 常转移
手术后复发 很少 较多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
还可以引起坏死出血,甚至造成恶病质
7.简述缓进性高血压病的分期及病理变化特点
【答案】(1)机能改变期(功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脏器的器质性变化;(2)动脉病变期:①细动脉玻璃样变,②小动脉硬化;(3)内脏病变期: ①心脏:左心室代偿性肥大,早期为向心性肥大;后期为离心性肥大;②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③脑:a.脑出血;b.脑软化;c.高血压脑病。
8.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有哪些
【答案】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1)肝细胞变性、坏死:①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性。②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③点状坏死。④溶解坏死。⑤碎片坏死。⑥桥接坏死。(2)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于汇管区或肝小叶内。(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9.门脉性肝硬化时腹水形成的原因?
【答案】①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高;②肝窦内压增加,液体漏出;③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减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肝灭活作用降低,使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
10.简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原因和机制
【答案】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②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于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减少;③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见于各种炎症,包括感染、烧伤、冻伤、化学伤及昆虫咬伤等;④淋巴回流受阻,常见于淋巴管受压或阻塞,如肿瘤、丝虫病等。
11.试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Hb与CO结合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②CO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氧离曲线左移。③当CO与Hb分子中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加重组织缺氧。
12、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及形成机制?
【答案】肝动脉血流入门静脉;肝内血管网减少、重建,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等,使门静脉回流受阻。
13. 肉芽组织的主要作用有那些?
【答案】机化坏死组织、血凝块等其它异物;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组织缺损。
14、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基本病变
【答案】大叶性肺炎实变早期即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嗜细胞,并有较多数量的纤维蛋白,相邻肺泡间可见纤维蛋白网。
15、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合并症。
【答案】基本病理变化分为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
16、试述炎症时渗出液的防御作用。
【答案】①渗出液可以稀释、中和毒素,运走毒性代谢产物;②带来抗体和补体,杀灭病原微生物;③纤维素网可以网罗细菌,局限炎症,有利于表面吞噬作用形成。
17、比较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的病理改变的异同。
【答案】大叶性肺炎实变早期即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嗜细胞,并有较多数量的纤维蛋白,相邻肺泡间可见纤维蛋白网。
临床病理联系:1.寒战高热 2.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 3.肺实变体征 4.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表现 5.X线见均匀密度增高阴影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大叶性肺炎实变晚期即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纤维蛋白进一步增多,实变加重,纤维蛋白挤压肺及毛细血管,处于贫血状态,肺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大多溶解。相邻肺泡间的纤维蛋白网更多见
临床病理联系:1.毒血症表现有所减轻 2.咳嗽咳粘液脓痰 3.肺实变体征明显 4.呼吸困难有所缓解 5.X线见大片高密度阴影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有所下降
18、简述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
19、试述休克三个时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
20、试述休克第一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其发生机理?
21、试述休克早期的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五、判断题
1.健康的肉芽组织大体形态一般为淡红色、湿润、表面有颗粒、触之易出血。( )
2.透明血栓的主要成份为血小板。( )
3.在炎症过程中,液体的渗出具有积极的防御意义,但对机体也有不利影响。( )
4.大叶性肺炎时,由红色肝样变期转变为灰色肝样变期后,呼吸困难常减轻。( )
5.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病变是肝细胞的变性与坏死。( )
6.在感染结核杆菌量较多、毒力强或机体免疫力较强时,一般形成结核结节。( )
7.肾小球肾炎属于变质性炎症。( )
8.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
9.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导致关节畸形。( )
10.绒毛心是发生于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
11、阿少夫小结是伤寒病的特征性病变。 ( )
12、高血压病病人晚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 ( )
13、凡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均命名为肉瘤。 ( )

14、动脉粥样硬化症主要是全身性细、小动脉的粥样硬化。 ( )
15、循环性缺氧的特点是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 )
16、肺脏与外界相通,所以容易发生干性坏疽。 ( )
17、绝大多数变性是一种可逆的病理过程。 ( )
18、凡是缺氧的病人都会出现发绀。 ( )
19、萎缩是指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缩小。 ( )
20、急性化脓性炎症渗出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 )
21、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是HbCO无携带氧的能力。( )
22休克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多灌少流。( )
23肝性水肿最常见的病因是门脉性肝硬化。( )
24缓进型高血压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 )
25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约占70%。( )
26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球变化主要是肾小球周围纤维化,肾球囊壁增厚。( )
27寄生虫感染病灶主要见到的炎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
28诊断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CT检查。( )
29血栓形成的顺序为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 )
30大肠癌侵破浆膜发生种植性转移时,在双侧卵巢形成转移性癌,称为krukenberg瘤。( )
六、多选题:
1、关于坏疽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CDE)
A.较大范围的坏死继发腐败菌的感染 B.感染的腐败菌都是厌氧菌
C.病变部位好发于四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D.坏疽组织多呈黑色或污秽
E.可伴发全身中毒症状
2、DIC发生休克的机制是:(ABC)
A.微血栓形成 B.出血 C.心肌受损 D.血管通透性降低 E.溶血性贫血
3、各型肝炎肝细胞坏死的程度,下述哪项是正确的?(BCDE)
A.轻度慢性肝炎,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桥接坏死
B.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桥接坏死
C.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
D.急性重型肝炎,弥漫性大片状坏死
E.急性普通型肝炎,散在点状坏死
4、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原因有:(ABE)
A.门静脉系统静脉压升高 B.低蛋白血症 C.肝静脉内血栓形成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血中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
5、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BDE)
A.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原发综合征形成
C.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于干酪样坏死 D.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6可发生湿性坏疽的器官有:(ABDE)
A. 肺 B. 阑尾 C. 肾 D. 胆囊 E. 子宫
7巨噬细胞可转化为:(BCE)
A. 上皮细胞 B. 类上皮细胞 C. Aschoff细胞 D. Langhans巨细胞 E. 泡沫细胞
8属于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有:(ABCD)
A.